2024年,万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以上……
3月7日至10日,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万源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会议期间听取的万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2024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既体现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兼顾了各方期许工作总要求,令参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报告对2023年的回望同样令人欣慰,万源在过去一年中,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交出了前所未有的“硬核”答卷。2023年,万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1亿元。
2024年,万源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勇立“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潮头,锚定北翼振兴“建高地”路径,以“巴山画屏·红城万源”为定位,以“托底性帮扶”为总纲,一体推进“三大工程”,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奋力打造全省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
攻坚“大项目”
拼出“发展之速”
重大项目是扩投资、优结构、稳增长的“强引擎”和“硬支撑”,2024年万源将全力以赴攻坚“大项目”,掀起项目拼战热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全域挖掘”强储备。锚定“一路二水三产业”,系统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风光发电、冷链物流、康养文旅等一批强经济、促发展的产业项目,精心包装达(州)万(源)快速、张家河水库、水系连通补水工程等一批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项目,确保储备项目保持在开工项目的50倍以上。
“全员出击”强招引。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紧盯“三类500强”等龙头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对接,深化“云招商”“云洽谈”,强化定向招商、以商引商。全年新签约项目10个,力争引进百亿级产业项目1个,到位资金25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新投产项目3个。
“全程提效”强推进。纵深推进“项目效率革命”,严格落实“政策兑现、合同履约、免申即享”。着力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大开工、季度大比拼,加快推进4个省重点项目、24个达州市重大项目、80个“四个一批”本级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总投资63亿元以上。
狠抓“大产业”
拼出“经济之质”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万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风光。今年,万源将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生态资源高价值转化,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拓富硒农业“路子”。推动夏秋茶精深加工突破成势,实现茶叶产值20亿元以上。全速推进旧院黑鸡全产业链项目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出栏旧院黑鸡600万羽以上。新建中药材基地3000亩,倾力打造“中国天麻之乡”。连片发展永宁—竹峪高山蔬菜产业,实现果蔬产值4.6亿元以上。
夯生态工业“底子”。全力推进大巴山富硒产业园、官渡风电开发、青花储配煤基地(二期)、中国西部石材城(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石英砂、玄武岩等资源就地转化、延链发展,聚力打造农特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绿色建材、新材料“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优商贸服务“台子”。大力开展“文旅之廊”三年建设行动,精准实施“旅游攻坚四大行动”。积极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打造“活力万源·乐享品质”促销品牌,激发消费潜能。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提档升级,完成农贸市场改(扩)建2个,新建村级物流站点30个。
突出“大手笔”
拼出“城市之精”
城市品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群众的生活品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不仅要争创“全国新型城镇化标杆县城”,还要打造让群众尽享高颜值、高品质的“城市会客厅”。
精心布局拓空间。坚持“东进、北延、中提升”,实施“山水之城”三年提质行动,力争中心城区面积拓展1平方公里。创新运用“微空间”,打造一批“微广场”“微绿地”“微公园”,提质城市“精度”,提升民心“温度”。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
精治街区提品质。围绕打造现代精品城市目标,着力解决线乱拉、车乱停等“老大难问题”,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个、背街小巷提级20个、市政公厕提升28个。加快推进城区智能交通、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全力破解“堵车长龙”“一位难求”。
精耕商圈丰业态。突出“商旅融合”,启动建设四星级酒店,打造中心城区商圈网红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集聚区。全力提升老街风貌,引导游摊入市,打造特色街区,实现“逆生长”、变成“网红地”。聚力打造“鞠家坝汽贸”“河西家居”“湖北街百货”等特色精品集聚区,培育现代商贸综合体1个。
锚定“大融合”
拼出“乡村之变”
2024年,万源将引领大巴山间的百村千落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协调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努力谱写乡村新的华美篇章。
稳定衔接显新效。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发展“小微庭院”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总量突破2000万元。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300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0人,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进入全省39个托底性帮扶县前十。
夯实基础焕新颜。坚决打赢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接续开展交通三年提级行动,全面完成S101线升级改造,开工建设S302线、S402线等,新(改)建农村公路206.6公里。扎实开展“两年甘露润心”行动,全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实现城乡群众饮水“同网同压同质同价”。
深化治理树新风。锚定城乡融合发展,推动道路联网、产业连片、治理联动。扎实开展城乡环境“五清”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纵深推进创新基层群众自治试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大保护”
拼出“生态之美”
万源系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是万源的第一资源、最大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万源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
“系统化”防治污染。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跨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推进任河流域(万源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白杨溪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
“一体化”保护生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打好“十年禁捕”持久战,实施重点河流流域水环境“达标提质”行动,确保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花萼山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成营造林3万亩。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查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案件。
“多样化”转化资源。深入落实“双控”“双碳”战略,扎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林业碳汇开发工作,争创森林“四库”建设示范县。加大天然气、玄武岩、石英砂等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持续推动绿色资源高价值转化。
推进“大改革”
拼出“动能之新”
万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改革,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提出了方向,也为万源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改革动力。
向改革要动力。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扎实推动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闲置宅基地改革试点。紧抓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试点机遇,健全融资担保、应急转贷、风险补偿等机制。
以创新激活力。积极申报科创项目,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推动富硒产品检验中心争创“国字号”。探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校企、校地合作,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
优环境挖潜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秒批秒办”“一网通办”、减税降费“一窗兑现”,全力打造“万事易办”营商环境。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严格市场监管,打击非法、保护合法,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以上。
围绕“大改善”
拼出“民生之赞”
人民幸福是推动发展的最终目的。报告围绕民生改善,在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方面浓墨重彩,化“民生之盼”为“民生之赞”。
织牢民生保障网。严格落实就业优先保障,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等6000人以上。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覆盖范围,守牢医保基金安全红线。持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增养老床位408个、普惠性托位150个。
织密公共服务网。扎实开展教育三年提质行动,启动万三中高中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推动东城小学、城北幼儿园、罗家湾小学及幼儿园独立建制。大力实施卫生健康三年提质行动,加快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创建省、达州市重点专科10个,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织紧社会安全网。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持续加强矿山、城镇燃气、食品药品、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建成区域应急联动中心,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冯津榕 马发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