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水平,宣汉县聚焦基层医院管理体制不畅、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区域医疗布局、加强机构编制保障和探索医养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不断增强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一是优化县域医疗卫生布局。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制定出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0条措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探索形成“以4家县级医院为龙头、9个县域医疗次中心为枢纽、10家乡镇卫生院同步发展”的医共体格局,全面提升了县域医疗卫生水平。同时,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设立东乡街道、蒲江街道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应核增编制65名、70名;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利于管理”原则,将全县原有54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撤并整合为42个乡镇卫生院,并重新配置医疗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编制较调整前平均增加9名。
二是强化医院机构编制保障。为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领导,核增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党委书记、专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各1名,核增县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1名,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为做大做强县级医院龙头地位,支持县级医院自主设置业务科室,核增县人民医院事业编制50名,切实激发公立医院发展活力。建立全县医疗系统编制资源动态调整机制,调剂人才储备编制40名建立“编制周转池”,重点保障公立医院核心骨干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同时,加强公立医院高层次人才精准招引力度,借助“达州英才计划”、事业单位公招、“校招”等方式,共引进硕博医疗人才25名,全力保障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三是探索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聚焦基层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新需求,为县人民医院和土黄、君塘、马渡关庆云等乡镇卫生院增加“养老服务、培训”职责,切实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工作。同时,设立君塘医教养中心,推动23家公立敬老院设立医务室,12家民办敬老院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83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个农村幸福院与就近村(社区)卫生室建立巡诊机制,全面加强老年人常见病诊治、合理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服务。目前,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有4家开设老年病科,全县5家医养结合试点医院已开放医养床位200余张,累计入住老人1100人次。因医养结合工作突出,宣汉县成功创建“全省敬老模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