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区简介
乌梅山景区,距达城20余公里,紧邻达渝高速、达州新机场,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达川乌梅”的原生地、“中国乌梅之乡”核心园区。景区面积17.75平方公里,与国家4A级风景区真佛山、国家森林公园铁山公园形成环线旅游,具有独特的生态休闲观赏旅游资源,被誉为“达城后花园”。
乌梅是濒危蔷薇科珍稀植物,每年1、2月份开花,5、6月份果实成熟,因干果外皮乌褐故称乌梅。乌梅花清香隽永、观赏性强;果实肉质厚、色泽亮、酸味纯正,药食价值高,是《药典》收载品种。步入乌梅山景区,可在平定寨遗址观日出日落,在太平硐听传奇故事,在对鹤寺祈福求安,在乌梅林借物思己,在浪漫梅岭感悟仙风道骨……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不仅让人尽享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品尝乌梅系列餐、饮、酒,欣赏泥人道、翻山铰子、板凳龙等本土特色文化表演,还可体验竹编、藤编、刺绣等传统工艺制作过程。
融文化观光游赏、乡村旅游体验于一体,赏花览景,运动休闲,探险问奇,体验人间浪漫,尽在乌梅仙山。
二、魁字岩
魁字岩位于魁字岩村五组大桥头,字高3.4米、宽2.8米,为正方形楷书,刻于清道光十五年春(公元1835年)。相传,当年一游方道人路过,见此处景色怡人,一时兴起,便采树叶杂草冲烂成汁,以自己头发作笔写成“魁”字。在民间信仰中,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据说此后当地儒士学子辈出,魁字岩由此远近闻名。岩下老街始建于1614年,初名进宝场,后改名半边街,新中国成立后定名百节乡;1997年,场镇迁离铜钵河。数百年来,魁字岩与老码头、老场镇等一起巍巍矗立,随着岁月流逝而愈显珍贵。
三、黄葛树
黄葛树属高大落叶乔木。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具有生长快、寿命长、忍高温、耐潮湿、抗污染的特点,是常用的庭荫树、行道树品种。百节老街黄葛树已有200多年树龄,高20余米,板根延伸达数十米,支柱根形成双生、对干,且枝繁叶茂、遒劲有力。200多年来,古黄葛树从弱小幼苗到冠盖参天,对应着岁月的流逝,见证了商贾流通、民生百态的兴衰演变,被誉为百节老街历史的“活化石”。
四、乌梅湖
乌梅湖,原名茶园水库,系铜钵河上游拦河筑坝形成的一座人工湖,水域面积约一千多公顷,是乌梅山景区最大的一处水景。湖面波光粼粼,水质清纯碧净,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碧玉镶嵌大地。湖畔青山起伏、炊烟袅袅、百鸟翱翔,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无尽乐趣。荡舟湖上,近观荷花莲叶曼妙身姿,远眺群山密林仙踪步影,会令人顿生“忧虑焦愁尽散失,心舒气朗满园春”之感怀。
五、百节古桥
百节古石桥,长75米,宽1.5 米,高3米,共有桥墩19个,桥面由40块大条石构成。古石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虽历经风雨沧桑和饱受洪水冲击,桥上栏杆已经损毁,桥身却至今屹立不倒,为两岸交通往来默默发挥着作用。如今,古石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得到进一步加固保护,成为铜钵河上一道瑰丽的人文景观,也成为川东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
六、百节滩
百节滩位于铜钵河畔,紧邻百节老街。据传,铜钵河为冲破重重关隘,在乌梅山下闯开九十九道湾、荡出九十九个滩,百节滩故此得名。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赋予百节滩常年流水潺潺、四季花开不败的迷人景观。邻近的百节老街襟山抱水;距今240多年的古石桥静卧河上,守护着美丽的水墨画卷;高悬于绝壁之上的巨大“魁”字,如画卷落款,似星斗映天。徜徉百节滩头,日观鱼影波光,夜沐清风月华,古桥、古树、老街、河滩,水码头、背二哥、幺店子、老酒坊等画面徐徐浮现。实为度假休闲好去处。
七、四季花田
四季花田占地10000余平方米。此处浅丘起伏、视野开阔,各色花卉依山就势,如精美折页徐徐呈现。奇花异草在此争奇斗艳、四季飘香,形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美丽景观。游步道龙行于花海之间,时隐时现,千回百转;欧式风车牵清风、揽白云,风情万种。置身缤纷花海,微风起伏,芬芳入怀。匠心独具的观景平台领要冲、据关键,给人以步移景异、一人千面的视觉惊喜。拏云亭逗留清风、徘徊云影、以静制动,颇有谪仙遗韵。放眼花海,翠峰起伏,云淡天高,令人疑入世外桃源之境。
八、烟雨观景台
半山遥相望,云影共徘徊。烟雨观景台占地约1000平方米,依托极佳视角,极目远眺绿水青山,大千气象尽收眼底。作为游客中心与乌梅文化广场的中转站,烟雨观景台集观景、休憩、会友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大青石制作的石栏、步道均就地取材,辅之以精美雕刻、艺术造型,平添了异彩。游客至此,凭栏望远,花海烟云、茂林修竹、村落阡陌交相辉映,万千美景纷至沓来。尤其晨昏交错或微雨含烟之际,在云影舒卷之间,一幅幅泼墨山水交替闪现,宛若仙人挥毫,更是美不胜收。
九、梅博园
梅博园,是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达川乌梅”的原生地、乌梅山景区的核心园区。其中,乌梅文化广场、乌梅文化展览馆位居梅博园中心,兼具乌梅文化展览推介、乌梅产品展示推广及工艺流程体验等功能。“达川乌梅”基原纯正,正月前后,乌梅花凌寒盛开,花期持续约一个月;五、六月份采摘果实。乌梅花是景区最大看点,乌梅果肉质厚、色泽亮、酸味纯正,药食价值极高,是《药典》收载品种。达川梅博园已被四川省列为现代中药科技商业基地,制成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乌梅山人民发家致富的有力保证。
十、乌梅帝
乌梅帝,树高20米,树径1.5米,迄今已580余年树龄,是全国最为古老的“乌梅树王”,已被列入保护范畴。相传,“青梅煮酒论英雄”典故发生在最早记载达川种植乌梅的同一时期,而煮酒所用青梅就来自这里。在乌梅山数万棵乌梅树中,超过500年树龄的乌梅仅余三棵,弥足珍贵。据《本草纲目》记载:乌梅有下气安心、止咳润肺之功效。乌梅山上长寿者众,与常年饮用自制乌梅酒或有很大关系。“乌梅帝”主干虬曲、老当益壮,据称其果实须由德高望重者指定童男上树采摘,神圣地位可见一斑。
十一、乌梅后
乌梅后树高18米,迄今已有500余年树龄,躯干烙满岁月刻痕,与乌梅帝遥相呼应。民间传说,乌梅后与乌梅帝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因天降暴雨,不幸被山洪冲散,死后化作两棵乌梅树,从此牵手不得、遥相守望。一年冬末,两棵树同时开满粉白花朵,随后累累青果缀满枝头,待到五月果子掉落地上,有人拾而品之,只觉酸中带甜、齿颊留香。随着岁月更迭,梅果落地生根,历经数百载繁衍,子孙相续,绵延成林,成就今日景观。据说,与乌梅帝、乌梅后合影,可沾染灵气,助人延年益寿。
十二、梅林
梅林面积约近千亩,是观赏乌梅花最为理想的地方,也是摄影取景的绝佳选择。冬末春初,十万株乌梅纷纷舒枝展臂、绽蕾吐蕊,有大美而不言,生僻壤而不馁。放眼望去,乌梅花漫山遍野,雪浪起伏,如烟似云。游客可以经过郁郁葱葱的景观廊道,进入“梅林漫道”,感受乌梅花“吹去千层雪,飞来一瓣香”的浪漫与惬意。林下漫步,羽冠齐飞,你可亲近乌梅林、邂逅太平硐,也可约会乌梅后、拜谒乌梅帝,还可品尝乌梅酿制的美酒、饮料、果脯,与乌梅山结下深厚情意。
十三、太平硐
太平硐修缮于清咸丰年间,系天然岩洞,隐藏于这密林之中,洞内空间分上、中、下三层,面积约200多平方米。虽洞口狭小、石壁陡峭,洞中则别有洞天、冬暖夏凉、野趣横生,三层洞体环环相扣,一直通往乌梅文化广场地下。其门楣上方刻有“太平硐”字样,洞壁刻有捐建清单,依稀残留着烟火气息。清末白莲教盛行时期,太平硐曾是本地民众的避难之所,如今已成为户外探险好去处。它的重见天日为乌梅山增添了新的景点,隐藏背后的故事亦值得深入探究。
十四、对鹤山寺
对鹤山寺,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记载,大清光绪初年,百节乡蔡家坡一位乳名叫刘新莲的女子,六岁时放牛修行,十二岁得道,行善积德无数,人称刘善菩萨。光绪十七年冬,因感念其孝德善行,大竹江水广阔寨冯氏与新安场郑氏共同捐资修庙,后大竹县城原在省城为官被贬还乡的蒋老爷,为祈愿东山再起而参与进来。历经十八年,终大功告成。如今,石狮、石梯、雕花木窗、铜钟、庙宇虽不复往日盛景,但依稀能在平安祈福的美好愿望中,找出一条岁月的通道。
十五、平定寨
平定寨海拔900米,寨为椭圆型,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寨墙用条石彻成,长260米,高4米,宽2米,南北各开一寨门,南为朝山门,北为真武门,门高2.5米,宽1.5米。清嘉庆年间,为抗击教匪,本地蔡、熊两大姓承头建寨屯防,建有坐北朝南木房七间,设台杆炮数门、烽火台一个。公元1798年夏,白莲教围攻平定寨数日未果。1933年冬,红四方面军发动“宝塔”战役,经过乌梅山时,有受伤战士得到百姓照料。200多年来,寨墙刻满沧桑,内壁留有多处搭椽架梁凿孔。现修复古寨,可供聆听峥嵘岁月和历史回声。
十六、洪山练武场
洪山练武场遗址位于乌梅山顶,面积近一千平方米。据传,清嘉庆年间,一位名叫洪雍的白莲教首领率部在湖北襄阳与官兵大战多日,因寡不敌众而星夜突围,转战月余来到乌梅山,趁官府无力进剿,修寨屯兵,练武备战。人们便把这片山岭取名洪山,把山顶坝子叫做洪山练武场。于是,无论晴雨暑寒,深山密林里马蹄得得、杀声阵阵,山石林木多有刀伤箭痕。后洪雍率队赴开县驰援友军,再未回返,练武场便日渐荒废。当地百姓常在夜里听见兵丁操练和战马嘶鸣,似乎历史未曾远去。
十七、姊妹泉
姊泉、妹泉,乃两股地下泉水,在缺水的乌梅山,常年不涸,着实神奇。相传,乌梅山上蒋姓人家育有二女,取名冬梅、春梅,到谈婚论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说媒者踏破门槛。但蒋父一心向“钱”,执意将姐妹俩许配给布匹商人刘氏、官府主薄苟家。因早有心上人,姐妹俩坚决不从,趁夜逃离时,不慎跌落深谷……找到遗体,蒋父悲痛不已,只好安葬在乌梅山上。第二年春天,姐妹俩葬身处长出两棵乌梅幼树,树下各有一股泉眼,人们将其命名为“姊妹泉”。历经数百年,两泉至今不溢不枯,成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十八、初心亭
初心亭位于乌梅山西南角,与仙女山遥遥对望。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军阀刘存厚部溃逃。红军追到乌梅山时,将几名伤员藏在老乡家中疗养。大部队走后,百节民团便前往搜山,并将乡亲们集中到洪山练武场威逼利诱。为避免连累乡亲,一名红军跑出藏身处,引来团丁一路追击,不幸中弹牺牲。后来,人们在此修建“初心亭”和“心”形游步道,以庆祝中国共产党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而不负使命、勇于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寄托着乌梅山人民致富不忘党恩的浓浓深情。
十九、双眼泉
双眼泉,又名双眼井,距平定寨约百米,水流不断、清澈甘甜。据传,寨中曾有一对孤儿寡母,靠租种田地为生。一天,儿子白节在寨旁发现一股清泉,泉中竟有一颗夜明珠,便揣回家藏进米缸。说也神奇,原本见底的米缸到第二天就满满的,且天天如此。很快,白节频繁卖米引发东家怀疑,跟踪探明后便强行索取。争夺中,白节将夜明珠吞进肚里,刹那山摇地动、平地起水,一下将白节冲下山去。洪水退后,人们见河滩被白节抓出一百道印痕,便命名为百节滩,平定寨旁水井因抓出两个深坑成为两个泉眼,便取名双眼泉。
二十、乌梅山庄
晓看云舒天地静,夜听虫吟耳际明。乌梅山庄占地面积约14公顷,集民宿餐饮、运动休闲、野外露营、生态游园、户外游戏、露台观景、花卉品鉴等休闲观光内容于一体,建筑为欧式风格,可容纳上百人就餐、住宿和开展集体活动。此处地势开阔、视野极佳,可在景观瞭望台前居高望远、俯瞰大地,可在花卉植物林中追逐嬉戏、采云撷露,可在庭前檐下品味名特美食、感悟人生。特别是夕阳西下和星空漫天时分,景致尤其温馨浪漫、美丽动人。
二十一、仙女山观景台
仙女山观景台位于乌梅山西南角,与仙女山遥相对望,处高山大壑而不惊,凌芳菲浮华而不乱。相传,乌梅山本是天上的梅仙,仙女山本是天宫一名仙女,因偷尝爱情禁果而触犯天条,受到玉皇大帝严厉惩戒。其中,梅仙被逐下凡间变作乌梅山,这位仙女则变作仙女山,两座山之间相隔着一条永世也跨越不过的沟壑。故事凄美,而观景台实乃观景好去处。这里背倚乌梅山、遥望仙女山,视野十分开阔,以手扶额,只觉云烟连古寨、山水走青龙,与人生、爱情有关的点点滴滴,顿时了然于心。
二十二、肖家新村
“肖家村坡对坡,田间地里乱石多;有女莫嫁肖家坡,沟荒人穷背时窝”。肖家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土地贫瘠,交通不畅,群众贫苦。近年来,肖家村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为带动,依托“中国乌梅之乡”“中国乌梅第一村”品牌和新村、农庄、院落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联动邻近村社连片发展乌梅3万余亩,围绕乌梅生产、加工与开发,聚力康养中心、扶贫展示馆及文化陈列馆建设,形成主导产业带动、多种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能力可达6万人次。“肖家村坡对坡,田间地里乌梅多;有幸来到肖家坡,山清水秀乐呵呵”。这首新民谣,成为肖家新村的幸福写照。
![]() | ![]() | ![]() |
![]() | ![]() | ![]() |
![]() | ![]() | ![]()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