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宣汉县大成镇以本土培育的“蜀宣花牛”品牌为引领,紧盯“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全省牛草产业强镇、全县乡村振兴高地”三大目标定位,紧扣“万亩花、万亩草、万头牛”发展目标,闯出了“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乡村振兴的别样路径。
进入大成镇,一股牧草独有的清香就扑面而来,“我家流转了5亩土地种植牧草,得了近2000元!”马滩村农户罗仕华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以前这里地力贫乏、离家又远,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地都荒废了。现在不仅有了土地流转的资金,牧草收割时来做活,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
像罗仕华这样从牧草种植中获益的村民还有很多。近年来,大成镇抓住创建“蜀宣花牛+优质牧草”农业园区机遇,利用大量撂荒地、闲置土地种植优质牧草,为蜀宣花牛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探索出一条“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目前,在瓦窑村、锁辖村、马滩村、柏林村等核心区域种植甜象草、桂牧一号、皇竹草、高丹草等优质牧草1万余亩,产量达10万吨以上。同时引进3个草产品加工企业、1个有机肥料加工厂,新建(改扩建)26家肉牛规模养殖场,带动4237户农户、13387人参与牧草种植和养殖场就地就业,实现人均増收达3000余元。
宣汉县是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唯一试点县,常年与四川农业大学、省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就研发创新、品种推广、成果转化、种养循环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众多科技成果实现了向现实生产力的加速转化,据介绍,近年来,位于大成镇的核心园区已投入资金2.5亿元,新建成标准化养牛场20个,年存栏牛1.5万头,年出栏肉牛1.2万头,发展种植优质牧草1万亩,建成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3个、有机肥加工厂2家、屠宰加工企业1家,牛肉制品线上线下畅销省内外,实现牛业综合产值10亿元。
在打好“明星牛”这张牌的基础上,大成镇正在做好花的文章,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站在山脚,放眼望去,一簇簇玫瑰苗整齐排列,从山腰蔓延至山顶,虽已至严冬,仍能见三两朵红花傲立枝头,绽放芬芳。大成镇党委书记陈大双笑称:“我们一定要让最鲜的花,开在最牛的粪上!”
2019年,大成镇玫瑰产业园以三产融合为载体,引进社会资本成立宣汉县森山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取“公司+集体经济+浙川项目资金+农户”模式,村集体注资入股和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目前玫瑰产业园面积现已达3000亩。“我们村不光颜值高,产业也好,玫瑰这个‘香饽饽’让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宣汉县大成镇回龙村村党总支书记杜芹仕指着身后一眼望不到边的玫瑰花园说,“2021年5月卖了20余吨干花,净利润达130余万元。”
大成镇玫瑰产业园的综合开发,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提供了模板;旅游、产业双丰收,也为当地乡村振兴开拓了无限的可能性。(何南观 李斌 彭小懿 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