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春寒料峭,但大竹县团坝镇白茶生产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漫山遍野的白茶树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发,枝上乳白色的茶花吐出淡黄的花蕊,煞是喜人!
“2011年4月,我们团坝镇成功引进了浙江省安吉县小华茶场白茶产业,在白坝村和赵家村建立了4000余亩的白茶基地,现已栽种1300余亩、170余万株,预计今年3月就可少许采茶了!”团坝镇镇长张江洪满怀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
而在离白茶基地不到3公里的新生村油菜种植示范区亦是一番丰收在望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在油菜地里套种土豆、青菜等作物,以便把每分地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在前年的基础上,我们镇去年集中连片发展油菜示范面积5000亩,涉及5个村、26个组、3000家农户,预计总产可达1000吨,总收入可达600余万元。”张江洪如数家珍般道出一串串数字。
“一茶一菜”产业发展模式是团坝镇为促进当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所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
团坝镇位于大竹县城东南部,属典型的传统农业大镇。以前该镇主要种植水稻、苞谷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增收缓慢。近年来,团坝镇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更新农民种植观念,强力推进白茶、油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民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
“只有先富脑袋,才能再富口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首先转变农民的种植观念。“从镇领导到各驻村干部再到各村组干部,全部深入农民家中,和他们交心谈心,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他们阐明发展白茶、油菜产业的可行性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张江洪介绍道。
为进一步促使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团坝镇党委政府还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去外地考察,汲取经验,开阔视野,增强对白茶种植的直观性理解。“人家一亩茶园能卖5千多,我种一亩地的苞谷才卖1千多,不能比啊!再不能死脑筋不开窍了,要想多赚钱,就得大胆改种。”去外地参观回来后,白坝村六组的曾祥光老汉把自家的4亩地全部改种了白茶。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技术是关键。“为确保白茶、油菜种植技术推广到位,我们特邀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到镇上授课。每村选派一名技术骨干到镇上参加培训,回去后再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群众。”张江洪向记者介绍了这种既简单又高效的技术培训模式。
“技术人员的讲解通俗易懂,还有视频资料,让人一目了然。”白坝村村主任卢华林满意地向记者说道。别看老卢在镇上参加培训时只是个不起眼的普通“学生”,可回到村里后马上就成为了全村人的“老师”。
“镇上的技术人员每年都会来地里进行现场指导,从开田缺、办田到育苗、移栽、田管,凡是有关油菜生产的各个环节,他们都指导得非常细致。”新生村三组村民李秀益告诉记者。
“今年春天,白茶可以采摘,油菜花也会盛开,到时候许多城里的市民都会来团坝品茶、赏花。”张江洪说,“我们团坝镇干部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一茶一菜’,一定会在今年获得大丰收,取得好效益,圆了我们的致富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