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通川区双龙镇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环凤脆李、车厘子、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走出了一条具有双龙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双龙镇挖断山村,该村实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青脆李产业,促进当地经济有效发展,并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据了解,近五年来,该村近400亩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贫困户20余户20余人在该种植基地务工,摘掉了贫困帽子。非贫困户60余户80余人在该种植基地务工,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66岁的李开敏老人,是该村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管护人员,他向记者介绍:“去年青脆李卖了12万元,今年青脆李长势良好,预计能够卖到30万元以上。”
该镇玉坪寨村海拔860米,光照充足、水源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空气水源无污染,且交通便利,非常适合车厘子种植。该村的川东红车厘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9月,以种植优质车厘子为主导产业,种植面积500余亩。村里的“第一书记”覃克超向记者介绍,车厘子属高端水果,每年上市初期,每斤销售价在50元至200元之间,产品市场广阔。本地车厘子今年5月可上市,比其他地方提早20天,在价格和市场竞争方面都有优势。目前,该基地带动就业120户,180人,其中带动贫困户46户,128人。
双龙镇曾家沟村6组的琦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通川区最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基地,年产生猪2.5万头,总投资3000万元,该养殖基地2019年全面投产,目前存栏生猪5500头。该养殖基地有养猪厂、花椒、鱼塘等种养加水产项目。该公司董事长张德政介绍,“公司从投产开始,就采取封闭管理模式。生产区和生活区采取雨污分流、水污分流。各圈舍粪污通过管道排放到集料池,经厌养发酵罐处理后,产生的沼气不仅可供生产所需,还可供当地24户贫困户使用,产生的污水经氧化处理后,可供当地村民农作使用,形成了种养良性循环。”
据了解,该村集体产业发展基金在该项目投资50万元,按7%给村民分红,每年分3.5万元,3年已支付10.5万元。目前,在养殖场务工的非贫困户和贫困户近60户。
在双龙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该镇的环凤脆李、车厘子示范园、现代化规模养殖场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凝聚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被快速激活,脱贫渴望正演变成增收致富的强大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