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科学的补充机制。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对难以适应教育改革要求的大龄教师以及落聘教师的分流安置缺乏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现有的教师编制标准和教师的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当前教学改革需求。特别是在规模较小的村级小学,问题尤为突出;(二)农村与城市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距较大,极不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三)教育系统内部合理有序的人才交流机制尚不健全,人才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建议:1.根据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农村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的特点制订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2.加强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推动城区学校教师的农村支教和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3.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和扎根农村任教教师的免费脱产培训制度,同时成立城乡教育课题研究协作体,由城区名师领衔、农村骨干教师参与开展课题研究和农村学校推广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4.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农村教师队伍良性用人机制,加大农村教师的职务评聘、评优倾斜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年龄老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5.合理界定各级财政责能,按比例逐年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切实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重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可尝试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农村终身任教奖励金、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