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向宣汉中学发来一则热情洋溢的《喜报》,对8名从宣汉中学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予以表扬。
记者梳理发现,这8名学生获奖种类很多,其中不乏含金量非常高的大奖。2016年考入机械工程系的谭勇获得“学业优秀奖”;2017年考入车辆与运载学院的石萌获得“科技创新优秀奖”、工程物理系的张鹏获得“志愿公益优秀奖”和“好读书奖学金”;2018年考入工程物理系、物理系、电子工程系的李彤、蒲岭云、张济川分别获得“综合优秀奖”“学习进步奖”“体育优秀奖”;2019年考入经济管理学院的杨锐、王钰欣获得“新生奖”。
这些来自大巴山的学子,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大学,为何能获如此多的大奖?近日,记者见到因疫情延期开学还待在家中的蒲岭云、杨锐、石萌、张济川4位获奖者,和他们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2018年,蒲岭云以695分的优异成绩夺得达州市理科第一、四川省第17名。“刚进入清华时,自我感觉良好,没想到半期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给了我当头一棒。”蒲岭云说,回想起那段时间,他十分焦虑,常常失眠。
蒲岭云介绍,他所在的班级共31人,其中20多人通过物理奥赛进入清华,他们具备良好的天赋和学习基础。“认清自我找差距,脚踏实地从‘零’起。”蒲岭云说,在大学辅导员、母校老师的开导鼓励下,他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期末成绩提高了20多分。
如今,蒲岭云的学习成绩稳在了中上水平,因此获得了“学习进步奖”。蒲岭云说,他们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有不小的差距,但只要通过勤奋努力也一定能够追赶超越。
杨锐所在的班级有5个省状元、6名国际生,还有化学奥赛金牌获得者;张济川所在的班级,有些学生的英语口语像母语一样流利,托福总分120分能轻松考到115分以上,还有的学生已经能进行复杂的计算机编程……
“山区孩子与城里孩子相比,在视野、特长以及学习基础等方面肯定有差距。但是,山区孩子的刻苦精神和抗挫能力,城市孩子却难以抗衡。”宣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政军告诉记者,宣汉中学的学生注重在学习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进入高校后适应能力强,后劲十足。(冯尧 王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