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达市府办发〔2024〕38号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达州市质量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31日
达州市质量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23〕13号)精神,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结合达州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定位,以质量变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着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7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2%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以上;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100%,交通运输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水利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争取天府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新培育“天府名品”5个以上、国省老字号3个以上;新建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3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项以上;新培育省级质量强县2—3个、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2—3家;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检验级以上企业2家;力争新培育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鲁班奖1项。通过三年攻坚建设,质量支撑、标准引领和牵引功能更加突出,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效益跃升,增强质量强市建设新动能。
1.强化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推进数字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案例和优秀应用场景。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动冶金等高能耗行业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综合性固废循环产业示范园区。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质量赋能专业技术机构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推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开展质量强县建设,宣传推广质量强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形成2—3个特色鲜明的县域质量发展典型和示范标杆。建立万达开、南充—达州区域质量合作互助机制,推进万达开天然气锂钾集聚区、万达开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万达开区域先进材料、化工、轻纺、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推动建立跨区域计量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标准认证认可信息平台。深化万达开、川东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协作,加强重点地理标志、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保护。
3.突出高质量发展普惠利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推动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等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推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培育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引导经营者主动承诺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赔偿先付。依法从严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二)推进质量强链,打造产业质量发展新引擎。
1.深化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围绕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开发需求,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打造检验检测高能级服务平台。实施“达人英才计划”,打通专业人才培育引进通道,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参数扩项,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标准研制等,形成检验检测区域竞争优势。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支持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计量测试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标准链畅通产业链。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灵活的市场参与机制。引导企业及技术机构推行应用“川质通”服务平台,深化拓展“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完善专项服务团运行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增值化、精准化、差异化服务。
2.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力。推进“3+3”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重点产业链培育清单,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链主企业在技术、市场、标准、质量、品牌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建立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以先进标准带动质量提升,推动钢铁、化工、建材、轻纺服饰、农林生物等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3.培育质量卓越产业集群。聚焦“双园驱动、多点支撑”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工程,优化产业园区要素配置,加强研发设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质量管理协同和质量资源共享。引导园区企业加强产品耦合和产能合作,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聚焦天然气锂钾优势资源,加强先进性技术运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培育形成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三)推进质量强企,激发企业质量管理新活力。
1.压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坚持以质取胜发展,强化企业最高管理者质量意识,推动企业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鼓励企业构建先进质量文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建质量文化生态,树立和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督促企业严格履行质量首负责任、产品质量“三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加大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依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的规定。
2.推动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申报工作,实施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应用工程。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支持技术专家帮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深化“标准化+”行动,推进标志性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积极推进专利转移转化运用,指导企业做好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民营企业质量提升激励措施。
3.培育壮大一批名企名品。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天府质量奖、“天府名品”。加强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达州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品牌的培育和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加大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公益宣传力度,提升“巴山食荟”“巴山青”“巴山纤子”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不断扩大全市主导产业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达州制造”“达州建造”“达州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质量提升,培育优良品质供给新优势。
1.促进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擦亮达州农业金字招牌。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进食品安全全领域、全过程、标准化治理,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强化药品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深入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质效。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强化“一老一幼”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提高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促进适老适小产品制造升级。制定完善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深入开展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提升行动。
2.强化建筑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强化新型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标准研制、认证评价,推动水泥、陶瓷、钢材等主要建材企业绿色转型。加强建材质量监管,落实建材生产、供应单位终身责任和使用单位质量责任,完善缺陷建材响应处理和质量追溯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大力提升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协同水平,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打造“达州建造”品质标杆。
3.扩大优质服务有效供给。支持科技信息、检验检测、质量咨询、知识产权等生产性服务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一体化发展,探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积极发展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支持利用专利、商标融资,力争每年度登记额1亿元以上。加大涉农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高水平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高标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精品线路,加快建成“行在大三峡、游在大巴山、醉在大氧吧”文化旅游中心,不断扩大“巴风賨韵•水墨达州”和“大三峡•大巴山”文旅品牌影响力。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2—3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评估。推动建立重点领域设施设备、数据处理、信息交换等软硬件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智慧化管理水平。
(五)推进共治共管,推动质量治理迈向新高度。
1.深化质量法治建设。加强质量法治宣传教育。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明确涉食药知行业场所特征,探索建立基层市场监管所和派出所食药知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质量领域违法违规等行为。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制度。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健全质量品牌、质量标准、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奖励措施。
2.细化质量政策供给。建立完善质量融资增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质量贷”等相关产品和服务。深化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后的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非涉密科技成果向企业开放,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探索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推进市场技术监督工程职称评审工作。
3.优化质量监督效率。推进企业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深度融合,加强市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开展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质量失信记分和评价。深入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深化网络交易经营者合规管理,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网络交易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探索开展质量安全“沙盒监管”,为企业创新提供容错纠错空间。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促进产业、财政、金融、科技、贸易、环境、人才等方面政策与质量政策协同。要将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质量强市建设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要深化质量工作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分析研判、调度评估,统筹协调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重大事项。
附件:达州市质量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
达州市质量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 主要任务 | 具体落实措施 | 责任部门 |
1 | 主要目标 | 到2027年,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2%以上。 | 市农业农村局 |
2 |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 市市场监管局 | |
3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8以上。 |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 | |
4 | 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不断提高,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100%;交通运输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水利领域工程质量抽查合格率达95%。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市水务局 | |
5 | 争取天府质量奖实现零的突破,新培育“天府名品”5个以上。 | 市市场监管局 | |
6 | 新培育国省老字号3个以上。 | 市商务局 | |
7 | 新建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3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项以上;新培育省级质量强县2—3个、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2—3家。 | 市市场监管局 | |
8 | 新增质量管理能力达检验级以上企业2家。 | 市经信局 | |
9 | 力争新培育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 | |
10 | 力争新培育鲁班奖1项。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 |
11 | 推进效益跃升,增强质量强市建设新动能 | 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推进数字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典型案例和优秀应用场景。 | 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数据局 |
12 | 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推动冶金等高能耗行业低碳转型。 | 市能源产业局、市经信局 | |
13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综合性固废循环产业示范园区。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 |
14 | 推进效益跃升,增强质量强市建设新动能 | 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质量赋能专业技术机构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 |
15 | 宣传推广质量强县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形成2—3个特色鲜明的县域质量发展典型和示范标杆。 | 市市场监管局 | |
16 | 开展万达开区域先进材料、化工、轻纺、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推动建立跨区域计量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标准认证认可信息平台。 |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能源产业局 | |
17 | 深化万达开、川东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协作,加强重点地理标志、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的保护。 | 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 |
18 | 开展质量惠民行动,推动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等消费提质扩容,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 | 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 |
19 | 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动更多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 |
20 | 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推行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培育放心舒心消费基础单元,引导经营者主动承诺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赔偿先付。 | 市市场监管局 | |
21 | 依法从严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 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公安局 | |
22 | 推进质量强链,打造产业质量发展新引擎 | 围绕“四大资源”开发需求,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打造检验检测高能级服务平台。 | 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
23 | 实施“达人英才计划”,引进专业人才,打通专业人才培育通道,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参数扩项,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标准研制等,形成检验检测区域竞争优势。 | 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 |
24 | 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 市市场监管局 | |
25 | 支持产业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计量测试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 市市场监管局 | |
26 | 积极参与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以标准链畅通产业链。 | 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 | |
27 | 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灵活的市场参与机制。 | 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 |
28 | 推进质量强链,打造产业质量发展新引擎 | 引导企业及技术机构推行应用“川质通”服务平台,深化拓展“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健全完善专项服务团运行机制,为经营主体提供增值化、精准化、差异化服务。 | 市市场监管局 |
29 | 推进“3+3”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重点产业链培育清单,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市经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能源产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 |
30 | 加强研发设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质量管理协同和质量资源共享。 | 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局 | |
31 | 推进质量强企,激发企业质量管理新活力 | 督促企业严格履行质量首负责任、产品质量“三包”、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服务质量保障等制度,强化缺陷产品召回管理。 | 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体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 |
32 | 加大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行力度。 | 市市场监管局 | |
33 | 全面贯彻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依法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和质量安全员的规定。 | 市市场监管局 | |
34 | 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申报工作,实施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应用工程。 | 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 |
35 | 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支持技术专家帮扶中小微企业开展质量创新和技术攻关。 | 市科技局 | |
36 | 深化“标准化+”行动,推进标志性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支持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 |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 | |
37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民营企业质量提升激励措施。 | 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 |
38 | 加强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达州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和商标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 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 |
39 | 加大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公益宣传力度,提升“巴山食荟”“巴山青”“巴山纤子”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 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 | |
40 | 推进质量提升,培育优良品质供给新优势 | 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擦亮达州农业金字招牌。 | 市农业农村局 |
41 |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进食品安全全领域全过程标准化治理,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市市场监管局 | |
42 | 全面强化药品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检,深入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提升中医药产业发展。 | 市市场监管局 | |
43 | 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 | 市经信局 | |
44 | 制定完善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深入开展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提升行动。 | 市市场监管局 | |
45 | 全面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水利等工程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工程质量监督检查。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 | |
46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强化新型绿色建材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标准研制、认证评价,推动水泥、陶瓷、钢材等主要建材企业绿色转型。 |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信局 | |
47 | 探索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 |
48 | 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支持利用专利、商标融资,力争每年度登记额1亿元以上。 | 市市场监管局 | |
49 | 加大涉农金融服务供给,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 人行达州市分行、市财政局 | |
50 |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高水平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 | 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 |
51 | 高标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精品线路,加快建成“行在大三峡、游在大巴山、醉在大氧吧”文化旅游中心,不断扩大“巴风賨韵·水墨达州”和“大三峡·大巴山”文旅品牌影响力。 | 市文体旅游局 | |
52 | 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扩大日间照料、失能照护、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优化孤寡老人服务。 | 市民政局 | |
53 |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推动2—3个区县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评估。 | 市教育局 | |
54 | 推进共治共管,推动质量治理迈向新高度 | 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明确涉食药知行业场所特征,探索建立基层市场监管所和派出所食药知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质量领域违法违规等行为。 | 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 |
55 | 支持开展质量公益诉讼和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制度。 | 市人民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 | |
56 | 建立完善质量融资增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发“质量贷”等相关产品和服务,深化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失败后的风险补偿机制。 | 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人行达州市分行、市科技局 | |
57 | 推动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非涉密科技成果向企业开放。 | 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 |
58 | 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基础研究投入税收优惠、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 | 市税务局 | |
59 | 探索质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推进市场技术监督工程职称评审工作。 |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市场监管局 | |
60 | 推进企业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深度融合,加强市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开展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质量失信记分和评价。 | 市市场监管局 | |
61 | 深入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市市场监管局 | |
62 | 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等重点区域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支持企业加强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探索开展质量安全“沙盒监管”,为企业创新提供容错纠错空间。 | 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