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达市府办发〔2023〕22号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保障城市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市场供应、保障调控为抓手,推动实现蔬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安心放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更加优良、总量满足需求、外销外调充足。力争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55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350万吨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商品蔬菜达110万亩以上,产值突破85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规划布局。科学布局“菜篮子”基地,规划建设“一园两基地三带”。以达川区双庙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规模化露地蔬菜,建成保障市中心城区万亩蔬菜供应基地。以各县(市、区,含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城镇近郊蔬菜重点基地和加工基地为核心,发展茄果类、豆类、瓜类、叶菜类等时令蔬菜,建成保障本地供给为主、外销为辅的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以渠县、大竹县、开江县等县辖乡镇为核心的南大梁高速沿线15万亩特色商品蔬菜产业带,重点发展黄花、香椿、藠头、芦笋、沙地萝卜、竹根姜、榨菜、加工型辣椒等地方特色蔬菜,推广“黄花+秋菜(青菜、榨菜、马铃薯)”“香椿+秋菜”“藠头+玉米”等复合种植模式。建设以开江稻渔园区产业环线讲治镇、甘棠镇、任市镇,达州东部经开区亭子镇、麻柳镇和达川区万家镇、大树镇等为核心的粮菜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稻后商品蔬菜基地10万亩,实行“菜—稻—菜”粮菜复合模式,发展稻后莴笋、白菜、芥菜、榨菜等蔬菜品种;建设以万源市八台镇、草坝镇、永宁镇、官渡镇、太平镇、竹峪镇,宣汉县樊哙镇、南坪镇、老君镇等为核心的高山蔬菜产业带,重点发展反季节豆类、萝卜、甘蓝、芥菜等高山蔬菜。
(二)建设优质生产基地。对老旧蔬菜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推进“菜篮子”保障基地和外销型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因地制宜建设蔬菜大棚、集约化育苗、喷灌滴灌、采后商品化处理等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建设高产稳产、绿色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到2025年,力争建成规模化蔬菜基地7.5万亩,其中钢架大棚设施栽培基地5万亩,创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蔬菜保供产业园5个。
(三)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普及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在蔬菜保供园和蔬菜示范区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实现冬季茄果类蔬菜集约化育苗。推广春提早秋延后、喷滴灌、遮阳网等设施栽培新技术新模式,配套建设蔬菜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推广嫁接栽培、轻简化栽培及生物、物理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和水旱轮作、粮菜轮作、果菜套作、菜菜间作等种植模式。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省蔬菜创新团队合作,开展芥菜、特早熟芥菜、豇豆、黄花、辣椒等品种选育,开展魔芋新品种高产技术攻关和高效粮经复合模式试验。到2025年,力争实现蔬菜良种普及率达100%,建成省级现代化育苗中心1个、县级育苗中心10个。
(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经营户”和“园区(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经营户”等生产模式,完善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经营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农机具配套、种子、棚膜、生物农药、专用肥、包装箱、育苗盘等产业,降低蔬菜生产成本。采取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培育壮大一批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稳定购销关系,带动基地扩张。支持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条,自建蔬菜基地、开展贮藏加工、完善冷链物流、拓宽营销网络。大力培育蔬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推动一批蔬菜加工企业来达投资建厂,加快推动优势蔬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蔬菜加工率达40%以上,培育蔬菜加工包装龙头企业10个,培育以蔬菜为主营业务的省级龙头企业2—3家,发展100个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蔬菜营销专业户、经纪人1000名以上。引进培育产值上亿元蔬菜龙头企业1—2家、外地蔬菜营销商50个。
(五)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控,持续巩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成效。加大蔬菜集中产区环境监测、生产投入品控制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力度,严格限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完善市场、基地检测网络,继续实行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健全蔬菜从“田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控机制和质量追溯体系。支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专营区,对“三品一标”蔬菜挂牌销售。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创新产销对接新形式,重点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贸对接,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支持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业务。将蔬菜线上、线下销售经纪人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范畴,培育发展一批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拓宽销售市场。加大特色蔬菜直销网点建设,开设直销专区,推进达州本地特色蔬菜直供直销。到2025年,建成外销商品蔬菜基地15万亩,外销蔬菜总量达75万吨以上。
(七)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实施双品牌战略,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为统领,培育发展一批精品蔬菜品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企业品牌,申报“三品一标”。加强达州特色蔬菜品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菜博会、农博会、西博会等展会平台,提升渠县黄花、大竹香椿等品牌影响力,推动“达字号”蔬菜产品走出去。
四、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建立健全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落实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加强统筹调度,研究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九)加大投入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财政资金;要聚焦蔬菜育苗大棚、设施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设施等关键,用好涉菜资金;要鼓励金融机构引入担保、贴息、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经营主体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十)完善技术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健全蔬菜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现有蔬菜生产推广技术人员能力素质。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6月12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