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改革开放40年来,达州已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无论是城市建设、交通改善、科技创新,还是医疗、教育及文化旅游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每一件大事都见证着达州的迅猛发展。这些烙印在每个达州人记忆中的巨变,将铭刻在达州发展的里程碑上。
1.1979年12月,襄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襄渝铁路全长800余公里,1968年4月动工,1970年8月铺轨到达县(今达州市),1979年12月全线建成通车。襄渝铁路跨鄂、陕、川、渝,被称为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2.1992年5月,江口水电站建成。
江口水电站是当时四川省最大的地方性水电站,除发电外,在灌溉、防洪、航运、水产、旅游等方面也发挥了明显效益。
江口水电站具有调节、削减特大洪峰的能力,百年一遇洪水可削减1800立方米/秒的流量,相应降低洪水位2米左右,消除下游10多个镇以及达州市区的一般洪水危害。
3.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南外镇为达县新县城。
1997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达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达川市荷叶街迁至达县南外镇,拉开了达州城市扩容的序幕。
4.1997年12月,达成铁路通车。
1997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条公司化运作的铁路——达成铁路建成通车(达成铁路有限公司)。达成铁路于1992年6月开工,全长403公里,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修建。2008年7月10日,铁道部收购达成铁路有限公司,交由成都铁路局管理。2009年7月7日,达成铁路完成扩能改造,建成西南地区第一条快速铁路。2010年9月20日,达成线开通“和谐”号动车,达州成为四川省首个动车始发地级市。
5.1998年12月,达州市中心医院建成国家三级甲等医院;2002年12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被评为“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
6.1998年12月,达州实现全域对外国人开放。
1988年9月,国务院公布达县、达川市对外国人开放;1994年10月,万源市、大竹县、渠县对外国人开放;1998年12月29日,宣汉县、开江县对外国人开放,至此,全区(达川地区)7个县(市、区)已全部对外国人开放。2018年,外国人来达3926人次。目前,有216名外国人常住达州。
7.1999年6月,设立达州市。
1999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达州市辖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省辖县级万源市,由达州市代管。
8.2001年1月,西外新区开工建设。
西外新区开发,有力疏解了老城区人口密集状况,迅速拓展达州城市框架。2005年10月1日,达州市“四大班子”和市级大多数部门迁往西外新区永兴路正式办公。
9.2002年9月,宝石桥水库(扩建)竣工,成为川东第一大水库,是达州市的主力调蓄水源。
宝石桥水库位于开江县境内,始建于1958年,2002年9月工程扩建完成。宝石桥水库以农业灌溉为主,是兼顾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等综合效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
10.2003年8月,达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1999年12月,达州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2003年8月建成,日处理污水量4万吨;2013年4月,二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日处理总量达到8万吨。
11.2004年6月,达渝高速公路通车。
2004年6月20日,达州首条高速公路——达渝高速公路全线竣工通车。2012年、2013年、2017年,达陕高速、达万高速、巴达高速、南大梁高速先后全线通车。
当前,达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600公里,已实现所有县(市、区)通高速,正加快建设达营高速、达州绕城高速、巴万高速。到2020年,全市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800公里。
12.2006年2月,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川文理学院。2001年11月,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06年2月7日,国家教育部同意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四川文理学院,同年12月15日挂牌。学院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07069平方米。现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近12000人,留学生43人,继续教育学生6000余人,开设49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由达县农业学校、达州卫生学校、达州教育学院、达县农机学校组合而成,是四川成立最早的8所高职院校之一,川内高职高专院校医学专业最齐全的院校之一,川内最早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学院以献身老区、扎根基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定位。
13.2006年4月,普光气田被宣布为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
2006年4月2日,中石化在北京宣布,发现中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普光净化厂随即奠基。
达州天然气资源丰富,远景储量达3.86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0%,已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
依托资源优势,达州大力发展天然气相关产业。2017年12月,达州市创建国家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获国家能源局批复。
14.2006年6月,“元九登高节”正式确定。
2006年6月20日,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确定“元九登高”为“市节”,从2007年开始,每年正月初九为“元九登高节”。“年年登高,人人进步”被确定为节日主题,“人往高处走”被确定为节日主题歌。2009年1月20日,正式入选四川十大节日名片。
15.2006年8月,达州市体育中心竣工。
达州市体育中心始建于2002年,2006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是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的主会场。
16.2007年4月,花萼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7月,万源市政府将花萼山命名为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2月、1999年1月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先后被命名为地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6日,花萼山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达州市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7.2008年2月,第一家外国企业——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在达州登记注册。
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是美国雪佛龙集团的子公司,在宣汉县南坝与中石油合作开发川东北区块天然气,合同投资总额超过62亿元人民币。当年4月2日,中国石油、美国雪佛龙川东北合作项目启动暨优尼科东海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达州市莲花湖宾馆举行,标志着中国最大的陆上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在达州正式启动。2016年1月25日,位于宣汉县南坝镇的川东北天然气项目宣汉净化厂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30亿立方米。
18.2008年8月,达州诞生首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8月,位于大竹县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被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供销社全国总社联合审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州涉农企业首次获此殊荣,标志着达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19.2009年12月,川气东送工程竣工。
川气东送工程是国家“十一五”重大工程,总投资626.76亿元。2007年9月11日,川气东送工程在宣汉普光破土动工。2009年12月3日,起于四川普光、终点上海,途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总长为2170千米的管道工程干线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2010年3月29日,川气东送工程进入试运营阶段。5月起,川气东送管道开始向上海、江苏和浙江等东部地区输气。
20.2009年12月,达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
2009年12月23日,达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2015年7月28日,由达州农村信用社改建而来的达州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截至2018年5月末,达州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864.90亿元,排全省第四位;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445.54亿元,排全省第七位。
21.2011年9月,习近平接见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
2011年9月,中组部追授李林森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9月27日,李林森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前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林森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并讲话。10月上旬,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李林森同志学习活动。
22.2011年11月,达州举办全国首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
2011年11月18日,全国首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宣汉县君塘镇洋烈新村开幕,该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参与面覆盖五大洲、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内21个市(州)和部分高等院校,实现了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的大汇演大交流,成为全国、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的靓丽品牌。2016年8月,被文化部、财政部授予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23.2011年,达州GDP突破1千亿元。
2011年,达州GDP突破1千亿元,达到1011.8亿元,跻身全省市州GDP千亿“俱乐部”。
24.2012年3月,“千名硕博进达州”开始实施。
近年来,达州不断深化人才强市战略,2012年开始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2013年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2018年11月,“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正式升级为“达州英才计划”。
25.2012年7月,达州整体纳入秦巴山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宣汉和万源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其余5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四川秦巴山区连片扶贫片区县,307个贫困村纳入全省“十二五”整村推进规划。
26.2013年5月,省政府批准达州经济开发区扩区调位。
达州经济开发区是2003年全省保留的重点开发区之一,原核准面积为10.49平方公里,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为达州城区(即西外新区)。2013年5月,达州经济开发区扩区调位获省政府批准,将其管理范围调整到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面积调整为30平方公里。
27.2015年6月,四川省首座大型环保燃气电站一期在达州竣工投产。
达州燃气电站于2012年11月在达州经开区开工建设,是四川省首座f级大型环保燃气电站,规划装机容量4×350MW,设计年发电能力31.5亿千瓦时,总投资约50亿元。2015年1月和6月,两台机组先后建成,并交替运行,11月实现双机连续运行。
28.2015年10月,首届达商大会举行。
2015年10月29日,首届达商大会隆重举行,标志着海内外达商联系平台成功搭建。截至目前,已连续召开两届达商大会。
截至2018年6月,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18.43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96.58亿元,占GDP比重达62%。
29.2016年6月,达州出台《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等繁荣文艺的“1+3”系列文件。
为鼓励文艺创作,2016年6月16日和2018年3月14日,市委先后两次召开全市文艺工作座谈会。出台了《文艺精品项目资助暂行办法》等繁荣文艺的“1+3”系列文件,确定每年财政预算专项经费,扶持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和文艺人才培养。设立巴渠文艺奖,激励对达州文化文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2016年以来,市县两级资助文艺精品项目620余件,仅2018年全年获得国家级、省级文艺奖类135件次,同比增长22.7%。
30.2016年9月,达州第一家上市公司——川环科技股票上市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川环科技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市场。
31.2016年10月,达州新机场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31日,达州新机场在达川区百节镇、石板镇和金垭镇交界处建设开工,迁建投用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机场。
2017年,达州河市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42万人次。截至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昆明、泉州、三亚、珠海、海口、郑州、贵阳、拉萨等航线。
32.2016年9月,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开学,随后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相继落户达州。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优质品牌教育资源,2014年成功引进四川嘉祥实业集团公司来达办学。2016年9月1日,达州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在莲花湖畔建成开学。随后,达川区达州东辰学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渠县校区、天立国际学校(马踏洞)相继落户达州。
33.2016年11月,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纳入国家级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
1999年9月,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罗家坝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文物,被列入1999年四川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罗家坝遗址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经过2003年、2007年两次发掘,出土的精美文物具有显著的巴人文化和土著文化特征,填补了巴文化研究空白,成为我国最大的巴文化遗址。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为汉代古城遗址,是达州市目前尚存的唯一历史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1月,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34.2017年1月,莲花湖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向市民开放。
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公园内规划游步道22公里、骑游道7公里、景观路7公里,实施了山、水、路提升打造。
同时,塔沱、鹿鼎寨、大寨子、万家河等一大批综合性公园、湿地公园、社区公园、运动公园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大批城市公园建成开放,提升了达州的城市品质,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35.2017年3月,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项目投产。
2017年3月10日,四川航天拓达玄武岩纤维管道生产线、中达三新全自动玄武岩集成设备生产线同时在达州经开区开机生产。这标志着达州向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玄武岩连续纤维产业集群,建设国家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应用基地的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6.2018年8月,达州提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四城同创”,做优城市品质。
2016年10月12日,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要“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奋斗目标,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冲锋号。2018年8月21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四城同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现代山水生态城市。当前,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37.2018年8月,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园。
2015年4月,宣汉县在原百里峡景区基础上,高标准规划575.1平方公里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打造,2018年8月28日,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正式开园,有效带动片区9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38.2018年9月,达州清洁能源汽车项目首台客车成功下线。
达州清洁能源客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首期建设年产3000辆LNG客车生产线,二期建设年产2000辆LNG客车生产线,共形成5000辆客车生产能力。
39.2018年底,达州建成“双百城市”(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
2016年10月,市第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双百”城市目标,提出2018年达州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超100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超100万的Ⅱ型大城市。两年来,我市坚持“空间拓展与内涵提升并重”的工作基调,全面推进中心城市拓展“两年攻坚计划”,“五桥六路七新区”重大项目快速推进,“缓堵保畅”工程成效明显,“双百城市”的格局已经形成。
40.2018年10月,达州高铁站选址,为成南达高铁2019年开工建设打下基础。
2018年6月29日至30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正式定位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提出加快建设成南达高铁,支持达万直达高速建设和达万铁路扩能改造。2018年8月21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作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同年,备受市民关注的成南达高铁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和《四川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8年10月,达州高铁站开始选址。规划达州高铁站作为铁路达州枢纽的主要客运站,车站选址位于达城南部经开区境内,拟规划10台20线,规划面积约1100亩,动车运用所引入线路长6千米(上下行分线),规划面积约800亩。张海涵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