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达61.9%!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微不足道,到现在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达州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财税收入的主来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达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
针对达州民营经济存在的传统企业多、两高一资企业多、小企业多、低端企业多和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转型难“四多四难”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在市场准入、鼓励创新、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23条支持举措,并制定了相应配套措施。
近年来,我市从工业发展资金、服务业发展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转型升级、融资促进、管理提升;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产业园区,在要素保障、银行信贷、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对入园企业在立项、办照、户籍、占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实行一站式服务。
此外,还鼓励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鼓励民营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知名品牌、政府质量奖、无公害农产品等。
众多政策利好为达州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实、强化问题解决、强化环境整治、鼓励提档升级等一系列促进举措,以及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勤奋耕耘、不断发展,达州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8年6月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累计达18.43万户。
“我们将从树信心、解难题入手,扎实推动民营经济实现由低到高、由大到强发展。”市委书记包惠指出,要坚持“一抓三降五支撑”,打好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组合拳”。“一抓”,就是抓“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好我市已经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3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条”等措施,能给的优惠充分,该给的支持到位,让民营企业公平享有政策,公平参与竞争;“三降”,就是瞄准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力降低制度交易成本、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实质性减轻企业负担;“五支撑”,就是强化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创新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扶持、领军人才培养、营商环境优化“五个支撑”,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
有人曾说,达州企业家集闽商之勇锐、晋商之机敏、浙商之睿智、徽商之韧劲于一身。对达州的民营经济而言,既有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落实系列优惠措施的重大机遇,又有省委支持达州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积极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的重大机遇。同时,随着“6+3”重点产业的纵深推进,民营经济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只要坚定信心,创新创造,埋头苦干,达州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可以说,民营经济在达州的作用,过去功不可没,现在不容置疑,未来一定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宗合石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