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作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人民主食的大米,已经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出产了数千载,而达州正是大米的重要产地之一。
达川贡米生产实行全域发展
3月23日一大早,达川区龙会乡熊家沟村的陈其华便扛起锄头“下地”去了,“马上4月份就要播种了,这不还有好几亩田要打理呢。”今年,陈其华要将家里的7亩农田全都种上达川贡米。
何为达川贡米?据达县县志记载,现达川区米城乡所产大米曾作为清廷皇室贡米。因其品质口感十分好,世代达城人对达川贡米偏爱有加。
为了能更好地传承贡米,让更多人品尝到曾经的皇室珍馐,作为主要产地的达川区,对贡米这一优质农产品给予充分重视,选育、改良“双管”齐下,确保大米优质繁衍。2005年,达川区更是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米城”商标,并于2007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获得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曾经的米城贡米也就成了如今的达川贡米。
近年来,达川区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按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把达川贡米纳入“12235”总体部署,作为农业发展“5+5”重点工程之一来抓,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发展体系,2019年达川区实行达川贡米优质稻生产全域发展,目前已建立核心基地15万亩,带动全区发展优质稻45万亩。2019年预计生产达川贡米优质稻8.2万吨,实现优质稻生产产值2.05亿元,可加工大米4.5万吨,实现大米产值2.7亿元,为全区产业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
达川区仅仅是整个达州市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的粮食生产大市,达州共有7个县(市、区),其中6个都是产粮大县,对于稳定全省的粮食安全和保障粮食供给,举足轻重、责任重大。以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全市建成51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推广优质稻品种188.2万亩,粮食总产达317.1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首要任务。达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顺应国家粮油创建由“高产高效”到“绿色高产高效”再到现在的“绿色高质高效”的目标调整。
全市粮油创建活动也由单纯的注重粮食产量逐渐向数量质量兼顾、产量效益并重、注重绿色生态方向发展,由依靠千家万户农户为主向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导向开展创建活动;由单一种植模式逐渐向“稻田+”、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等模式转变;由传统种植方式逐渐向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全程机械化及免耕、直播等轻简节本高效技术模式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围绕集成“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引领“全县域”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模式。
通过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带动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控、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以及化肥减量使用等措施落实,推动达州粮油生产在绿色生态的前提下,获得高产高效。
创新粮食主体扶持模式,保障粮油持久健康发展。达州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为新型主体在种植技术支持、金融信用担保、种粮政策咨询、物资赠送补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创新农业项目实施模式,逐渐依托新型粮食生产主体开展农业项目,以主体示范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模式推广,每年开展新型主体专题培训3次以上,重点培训绿色轻简高效生产技术,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创新生产方式,进行绿色、有机认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达州全面落实鼓励政策,加强奖励鼓励力度,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准确兑现种粮大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补贴资金。从2014年开始,全市对平均单产、植保专业化防治和农机化作业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且经营效益突出、示范带动成效明显的“十佳”种粮大户进行通报表彰,并分别给予现金奖励。
2019年,达州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14万亩“两区”划定任务,建设好高标准农田,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考核,充分调动各地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立足当前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全年粮食播面稳定在83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318万吨。
达州还将调优粮食结构,集中连片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30万亩,发展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稻80万亩以上,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大豆、绿豆等优势豆类品种,做优紫薯、糯稻、黑花生等特色品种。要培育新型主体,积极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推广集中育秧、直播和绿色防控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促进节本增效。□曹芮铭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