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达州市坚持一手抓金融风险防控,一手抓金融创新发展,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惠及民生福祉,全市金融业稳健发展,努力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
2018年,达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09.91亿元,占GDP的6.5%;实现税收收入约12亿元,解决城镇就业人口4万人。
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金融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尤其对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达州牢固树立大抓金融、狠抓金融的责任意识,将金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准抓实。
2018年,“IFC金融中心”项目有序推进,马踏洞金融集聚区“IFC金融中心”项目签订产业发展监管协议及土地出让合同,目前已完成项目供地,即将开工。做强做优地方法人银行,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实施“强行升位”三年规划,达州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工作有序推进,达州银行巴中支行、广元支行完成筹建,各项贷款164.26亿元;达州农信系统贷款余额407亿元。担保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融资担保在保余额49.91亿元。深化特色农业保险成果显著,全市开发特色农业保险品种14个,实现保费收入1638.63万余元。扩大直接融资,通过开展直接融资培育和后备资源库建设,积极推荐优质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开展股权、可转债、债券、四板基金等方式融资,目前入库企业共156家,101户企业进入四川(天府)股权交易中心所挂牌,9家入围全省首批市州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排名全省第二。
金融服务再添新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达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政策,出台措施,加紧提升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水平,助力经济发展。
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2018年签约总额达125.1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金额8.2亿元。银税合作成效良好,率先推出“税金贷”产品,实现融资12.57亿元;在“税金贷”成果的基础上,又在全国首创“税农贷”,首批17家贷款企业获贷5300万元。
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持续试点创新贷款抵押方式,应收账款质押、林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房屋使用权抵押等贷款余额88.01亿元。实现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39.24亿元,排全省第2位;引导金融机构对183户“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投放31.96亿元信贷资金。
积极创新“政融保”产品。首批“政融保”为28户农业公司提供融资1105万元。推动发行4亿元旅游扶贫开发政府专项债。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2018年,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为30.78亿元,风险补偿基金余额4.49亿元。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
为加快推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达州坚持金融产业发展与支持经济发展并重,严守金融风险防范底线。
2019年2月,全市金融工作联席会议要求,主动服务达州发展大局,真心实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千方百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升各政务服务部门和金融机构落实政策的执行力,优化信贷各环节,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建立“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完善分险机制建设。鼓励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无抵押贷款。有序缓解融资贵,降低融资成本。
全力做实做优地方法人银行。完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贯彻实施方案。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化解。加大特色农业保险研究和投入。持续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支持达州保险创新,推进“险资入达”,为经济发展更好“造血”。持续研究探索特色农业保险的办法措施,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做实做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加大与省农担合作力度,促进建立达州农担公司。做大做强做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选择推荐优势重点企业纳入全省“五千四百”计划,完善直接融资培育机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精准帮扶。拓展直接融资工具,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规范发展信托、创投、私募基金等。围绕全市金融工作总体要求,达州金融振奋精神,再鼓干劲,踏上新征程。 (本报记者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