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前,记者从市公安局获悉,达州禁毒史上最大的一起制造氯胺酮案件被成功侦破。
2017年5月的一天,一条来自四川省公安厅的线索震惊了达州警方——有一个国际毒枭准备到达州物色地点,批量制造毒品“K粉”。接到线索后,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景弘要求从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抽调最精干的禁毒警力,成立专案组,对这条线索展开侦查;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指导下,全市最拔尖的禁毒民警聚集大竹县展开侦查。
经过缜密侦查,专案组发现大竹籍嫌疑人与该制贩毒集团的2名骨干成员“阿武”、“坝子”连续多日在大竹县的各个乡镇转悠,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投资”。经查,“阿武”名为吴某某、“坝子”名为彭某某,均是湖南茶陵籍人,是国际毒枭“强哥”手下的两名得力干将。
此前,团伙成员黄某某在团坝镇黄滩乡一间茶馆偶然得知,当地村民有一处位于开元村名叫“铜锣山”里的老宅闲置的信息。“铜锣山”所在山脉横跨达川、大竹、邻水、重庆,山势险峻,沟谷深幽,人烟稀少。该团伙一到实地踏勘,马上相中了这个深藏在山中的老宅。吴、彭二人立即向在外地遥控指挥的“强哥”汇报,“强哥”听说后也十分满意,决定就在该地展开生产。黄某某随即出面找到该房屋的户主,以开办养鸡场的名义,用2000元钱租下了该房屋。
就在邓某某等人准备制毒工具时,远在外地的“强哥”也紧锣密鼓地从广东的广州、深圳,山东的潍坊,四川的德阳等地,分批组织制毒原料送往大竹。同时,该团伙用于伪装的鸡苗送到了制毒窝点。次日,价值100余万元的制毒原料也分批到达大竹。邓某某、彭某某等人立即用三轮车将制毒原料分批送往制毒窝点。
侦查民警带着干粮,在密林中一趴就是4个昼夜。由于对方有专人“望风”,潜伏侦查的民警不敢发出任何声音,以免打草惊蛇。经过96个小时的潜伏侦查,专案组发现,这些制毒原料全部到位后,该团伙就马不停蹄地进行制毒。彭某某、邓某某、黄某某每天深夜10点开始,要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天边一发白,就立即蛰伏休息;而另一名团伙成员吴某某则长期住在大竹城区的某酒店内,负责与“强哥”联系。侦查员将嫌疑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上报指挥部,专案指挥部判断近日内该团伙就会产出第一批毒品。
专案组将该情况上报省公安厅、公安部同意后,决定正式展开达州主战场收网抓捕行动。专案组调集了200余名警力参与行动,其中一组成功抓捕位于酒店内的吴某某,另一组突袭围剿深藏在深山中的制毒工厂,抓捕嫌疑人4人,缴获毒品氯胺酮(K粉)94.3公斤,毒品半成品364.2公斤,制毒原料14箱、23桶、制毒工具1套。经现场清点,共查获重达500余公斤的涉案毒品,达州禁毒史上最大的一起制造氯胺酮案件成功告破。
同时,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随着达州主战场的成功收网,全国各地的警方也同时展开行动,彻底捣毁了这个以国际毒枭尹某为首的制贩毒团伙,全案共捣毁位于全国各地的制毒窝点5处,缴获毒品氯胺酮(K粉)1吨,液体毒品2吨,制毒原料、制毒工具一批,作案车辆6辆、毒资100余万元。
经查,嫌疑人尹某以牟取暴利为目的,采取在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遥控指挥的方式,组织彭某某、吴某某、方某某等人在四川省大竹县寻找地点制造毒品氯胺酮。
据了解,该案的成功破获,斩断了一条涉及我国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山东、台湾等地的制贩毒通道,有力打击震慑了毒品犯罪,净化了达州社会环境,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等待这些利欲熏心、胆大妄为制贩毒分子的,将是法律的严惩。(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