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市持续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招商引资落地年”“工业提质增效年”等系列活动,发力民营经济,激活民营资本,实现民间投资逆势高速增长,有力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1至5月,达州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8%,高于全省32.8个百分点,增速由全省第17位跃升至第1位。
鲜明发展定位
提振投资信心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达州定位为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极大地提升了达州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并将该项工作细化为“10+5”专项命题集中调研并分解落实,先后编制出台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服务提档升级等多个攻坚计划,广大企业投资达州的信心更加坚定。
我市去年招商签约的179个重大项目在今年已陆续开工建设,投资200亿元的达钢搬迁转型发展项目战投从一度鲜有问津到多家企业上门寻求合作;在外达商将区域总部迁回达州 的意愿强烈,近两年回乡创业发展超过10万人。今年1至5月,我市新签约重大项目47个、总投资708亿元,新入驻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共7家。
政策叠加转化
激发投资热情
我市抓住国家和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支持革命老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利好政策,明确“6+3”支柱产业发展,制定9大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教育9条、卫生10条、民营经济22条等系列措施,集中包装20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以及71个基础设施补短板PPP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659亿元。1至5月,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82个,完成工业投资117.55亿元,同比增长24.6%,位居全省第四位;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562个、完成投资33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近30%。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制定实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8条和配套政策12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1至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7.02亿元、同比增长26%。
简政减税降负
优化投资环境
民间投资的迅速增长,与良好的发展环境相辅相成。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了服务项目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等4项改革方案,项目审批前置由1000余项减至385项,企业投资项目最短可实现30天开工。同时,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程电子化”等便利化改革,截至6月底,全市市场主体达20.24万户。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严管”改革,建立实施失信惩戒机制,开通民营企业涉诉案件审判“绿色通道”,及时化解涉企维权案件超过1万件。
一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达州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1至5月累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9.1亿元,其中各类民营企业减税降费14.7亿元;创新实施政府补要素、补要点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全市入驻园区规上企业用电用气用水价格分别控制在0.55元/度、1.88元/立方米和1.86元/吨以内,对园区内工业企业贷款按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的30%予以贴息,对重点物流专线给予每吨每公里0.2至0.3元补贴,各类要素成本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彭小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