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看到衣衫破旧的乞讨者向你伸出求助之手,相信很多人都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这个时候,你有可能碰到的是职业乞讨者。11日,记者从市救助站获悉,今年1到8月,该站共救助了1380名真正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者。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15.7%,大部分人是因为走失所致。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达城平均每天有2名职业乞讨者。对此,救助站提醒,面对这类人群,市民一定不要给钱。
从市救助站提供的数据表上记者看到,2019年1至8月,他们站共救助了1380人,其中847人身体健康,需要救助的原因是走失或者工作无着落。“从救助的年龄段来看,60岁以上老人比较多,有216人。”市救助站副站长曾凡斌告诉记者,流浪乞讨者分为两类,一类是乞讨者,另一类是职业乞讨者。真正的流浪乞讨者是非常渴望接受他们救助的,而职业乞讨者最大的特点是不愿进救助站。
“通过我们每天的巡街救助,发现真正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者越来越少。那为啥达城街头依旧可见端着碗问到市民要钱的人呢?很简单,这些属于职业乞讨者。”曾凡斌说,据统计,城区平均每天有2名职业乞讨者,节假日多达4到5名。面对这类人,曾凡斌表示,市民应该做的就是:不要给钱。
职业乞讨者,让救助站工作人员十分无奈。而有些爱“离家出走”的老人,同样让他们“不放心”。
达城彭家湾八旬老人张碧琼(化名),今年以来成为了市救助站的“常客”。“现在只要晚上接到市民电话,说中心广场有位老太闲逛,我脑海里马上就会知道那是张碧琼。因为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救助她一回。”曾凡斌告诉记者,据他们调查,张碧琼家住彭家湾,但身体康健的她不喜欢待在家,时常三更半夜出门到中心广场闲逛。每一次询问老人为啥半夜出门,她都是回答家里没人跟她说话。
“老人特别孤独,每一次来救助站都不想走,都是家人劝回去的。”曾凡斌表示,碰到这类救助对象,他们除了救助,还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据了解,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者可以前往市救助站主动请求救助,该站会提供10天内的食宿以及返家的车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