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达州市首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巴山大剧院召开。市委书记包惠出席会议并讲话。包惠强调,推动新时代达州文旅融合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为全市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了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胥健、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市委副书记徐芝文出席会议。
包惠指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是达州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达州历史文化厚重壮观,红色文化波澜壮阔,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生态文化得天独厚,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恰逢其时、大有作为。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定不移,顺应时代、把准方向,切实做到景区打造提升“品位”、旅游产业体现“特色”、文旅产品融入“艺术”、宣传推介突出“新奇”,走好达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包惠强调,要盯住重点,持续用力,推动文旅融合部署落到实处。一要优化完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围绕“一核两区三带”(建设中心城市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北部巴山文旅旗舰引领区、东南部巴渠文旅精品展示区;打造中心城市休闲娱乐文旅经济带、北部巴山生态康养文旅经济带、东南部巴渠休闲度假文旅经济带)的总体布局,主动融入、找准定位,确定着力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形成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二要精心打造标志性文旅品牌。推进巴文明传承创新,加强罗家坝遗址、城坝遗址研究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建设全国巴文化高地;着力发展秦岭南麓生态康养游,做优大巴山生态康养运动度假核心旅游景区,建设全国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扩大“巴山夜雨·水墨达州”影响力。三要聚焦文旅融合推进业态创新。打造一批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的文旅特色小(城)镇;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旅游演绎品牌,改变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情况,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四要做大做强引领发展的市场主体。实施文化旅游优秀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打造现代文旅集团;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提升现有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品质;做强重点艺术团体,打造具有达州特色的艺术商圈。五要着力推进重点文旅设施补短板。
加快完善“快旅慢游”服务体系。“快旅”就是要推进交通连线成网、无缝对接,优化区域性交通网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慢游”重点要推进交通干线、旅游道路、景区景点等周边环境净化美化,使游客进得快、游得广、玩得好、留得住。
包惠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各地方、各景区规划都要在“一核两区三带”总布局下谋划,做到市级统筹、县(市、区)主体、区域协同。要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做好要素保障,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向文旅融合集聚,不断提升达州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激发更多市外游客对达州的向往之心。要创新竞争激励机制,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发展“领头羊”,形成全域旅游遍地开花的生动局面。要创新富民共享机制,让群众参与到文化旅游开发的“前中后”全过程,让文旅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致富。
会议表扬了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布了全市文化旅游特色小镇、优秀乡村旅游景区和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骨干企业名单。徐芝文宣读有关文件。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邓瑜华总结了全市旅游业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情况,安排部署了下阶段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通川区、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管理中心作交流发言。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熊隆东,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市委常委、达州军分区政委黄智辉,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胡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何政等出席会议。(谭楚甲 刘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