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沿着达城滨河路漫步,沿河两岸风光无限。
州河穿越达城而过,是达城市民的“母亲河”。其流经通川区、达州经开区、达川区后,在渠县三汇镇汇入渠江,是我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州河滋养了无数达州儿女,也孕育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然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沿岸生活垃圾、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乱排乱放,让州河主城区段水质一度跌到劣V类,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
为了保护好母亲河,近年来,我市出重拳、下重力,全力开展州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让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就此铺开。
实施源头治理
州河水质不断改善
州河的支流万家河,曾经是一条远近闻名的黑臭河。一直以来,因沿河部分小区的生活污水未接入城市污水系统,就近排入河中,万家河内淤泥堆积,河水乌黑发臭,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以前,一走近河边就有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家住国际新城的居民王先生感叹着说。
为此,我市启动万家河黑臭水体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万家河涵洞、污水管网清淤施工;新建污水管道、一体化提升泵站,改造化粪池,将未接入城市污水系统的小区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修建护沟,收纳渗透的污水。多举措的实施,避免了污水入河,让万家河实现“黑臭河”到“清水河”的华丽转身。
万家河的转变是我市治理州河水污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州河支流水污染整治,清理注入州河大动脉的“毛细血管”;加快完善主城区污水管网规划和建设,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查污水直排、垃圾乱堆乱倒、涉河违法建筑等违法行为,推进水资源、河岸线的执法监督管理;常态开展流域水面保洁,及时打捞河面污染物,清除河道沿岸生活垃圾;持续扩宽宣传渠道和受众面,努力营造人人爱护河道水域环境、共同参与美好环境创建的良好氛围。
如今,州河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州河主城区段,水质已实现从劣Ⅴ类水质到Ⅲ类水质的转变。
引导渔民上岸
维护州河流域生态多样性
州河曾渔业资源丰富,河上的渔民在浆声灯影里生生不息地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水污染、过度捕捞及电鱼、炸鱼等不法行为的出现,渔民收网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州河的鱼来越少了。
“一开始,捕鱼还能养活全家人。后来,捕鱼只能补贴家用了。”捕鱼40年来,州河渔民李多见证了州河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历程。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2017年,我市将州河36公里河段(从罗江电站至营达高速公路桥以上河段)划设为禁渔区,全年禁止从事捕捞生产。对州河主城区段渔船、渔具进行回购处置,完成州河城区渔民上岸工作。
我市还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每年向州河投放草鱼、花鲢、白鲢、鲤鱼、鲫鱼等鱼种一百万尾以上;加强夜间执法管理,严厉打击违法捕捞作业行为;通过电视,公告、横幅、公布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打击非法捕捞、保护水域生态新局面。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从源头上解决了州河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
2020年底,我市所有天然水域将实行渔民退捕转产,暂定实行10年禁渔,进一步恢复州河流域的生态多样性。
实施景观打造
改善州河城区段生态环境
近日,随着位于州河塔沱下游的液压升降坝缓缓升起,巨大的液压闸门将枯水期的南门口水位抬高2米左右,水流从升降坝上部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宽达近100米的小瀑布,吸引了无数市民欣赏拍照。
在张家坝滨河休闲带,河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岸边乔木枝繁叶茂,曲径通幽的石板道更显古韵……处处皆是美丽风景。
“以前的州河岸边,可不是这样的景色。”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州河城区段以前亲水空间缺乏、河岸破旧、枯水期河床裸露等,河流景观不佳。
为改善州河达州城区段的生态环境,我市实施州河拦蓄、城区堤防、河道疏浚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州河防洪标准低、水质环境差、枯水期河床裸露问题;按照“水清岸绿、景观优美、人水相亲”的治理目标,打造南坝岛尖公园、三里坪人文生态堤防、张家坝滨河休闲带、黄泥碥滨水公园、韩家坝滨水空间等集防洪、健身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对水、岸、堤、路、景、管网的建设和综合治理,州河城区滨水景观大幅改善,水环境根本好转,水文化蓬勃发展。
下一步,我市还将大力修建滨河串联景观,形成文化、休闲、景观滨河生态长廊,让州河沿岸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韩淑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