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市委四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达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对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等重点任务明确了贯彻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会议强调,要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以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提升助推达州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把握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
●准确把握两个阶段规划的目标任务
会议指出,要深刻理解城乡基层治理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的要求,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构建新时代达州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各地要充分认识“六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深刻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坚持治理与发展相结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所蕴含的领导力量、主体力量、发展思想、动力源头、路径方式与机制保障的深意,牢牢把握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要准确把握分阶段的目标任务,清晰认识“到2021年,在城乡基层治理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阶段规划,自觉将其同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推动中央和省委部署在达州落地落实。
突出重点任务
●落实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等重点工作
●不断优化乡镇区划设置、村级建制和社区管理体制
●创新打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
会议要求,要牢牢把握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旗帜鲜明地落实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城市社区党组织向下延伸等重点工作。要不断优化乡镇区划设置、村级建制和社区管理体制,重点抓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稳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推动城市街道职能转变,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小区治理机制,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要将为民服务作为基层治理的第一要义,创新打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完善农村“村级代办”“互联网+”等便民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地要注重激发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按照法治、自治、德治的要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有序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基层治理,加快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新格局。要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引导更多人才在基层汇聚、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成才。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早日形成省市县乡联动推进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
●敢于打破思想的禁锢和利益的藩篱
●推进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
●合理设置目标进度,不搞“齐步走”
会议明确,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各县(市、区)是责任主体,市级有关部门在法定范围内履行基层治理职能。工作中,要大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敢于打破思想的禁锢和利益的藩篱,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特征,找准制约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推进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智能化系统建设,探索符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不搞“一刀切”。要自觉遵规守制、循序渐进,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不能突破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委要求;要合理设置目标进度,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搞“齐步走”,着力推动基层治理更加有序有效。□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