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取得疫情防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审慎、有序高效推动企业复工、群众就业,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截至2月18日,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复产413户,复工复产率为54.9%。其中涉及生活必需品的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复产190户,复工复产率占该类企业的76.9%。复工复产企业在勤人数达42561人。
电子企业生产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各地医院、市民对防护用品的需求飙涨,口罩供应紧张,网友们纷纷反映“一罩”难求。为了解决口罩短缺,一些企业纷纷利用现有设备改建口罩生产线,加入到口罩生产的行列,增加医用口罩的生产供应。
在位于达川区的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着生产电子电器线束。这家达川区重点引进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从事电子连接器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负责人胡志刚告诉记者,公司将建立口罩生产线10条,目前生产设备正在运输途中,预计2月底投产。
为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民营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市工商联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战胜困难、持续发展。在了解到很多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口罩紧缺的情况后,市工商联决定协调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并从场地、人员、技术、办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目前,市工商联通过帮助企业购买紧缺的复工防疫物资、出台免租金免物管费等措施,协助更多民营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困难。
餐饮堂食转为线上
为阻断疫情传播途径,达州各小区、居住点实行封闭式管控。为解决市民宅家的用餐问题,达城推出在线配餐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美味食品。
在达城西外知味苑本味餐厅,厨房一派繁忙景象,一道道美食经过加工制作后,被送往城区各订餐点。知味苑本味餐厅后厨主管对记者说道:“根据市民的订单,我们准备了糟香鱼、水煮什锦、鲍汁猪手……还可以根据客人的口味进行烹饪。”
“我们有一个在线配餐企业筛选标准。地标餐饮企业优选,食品A级、B级单位优选,口碑好、社会形象好、经营时间长、解决就业人数比较多的企业优先……”据达州市餐饮协会会长李建介绍,达城首批推出的14家在线配餐企业有中餐、火锅和西式快餐,餐饮企业不仅要签订《达州市餐饮企业线上配餐服务承诺书》,职能部门还将对其全程监管。
据悉,第一批在线配餐企业投入运营后,消费者赞誉有加,第二批次在线配餐企业即将上线运营。
100万补贴公益岗位
2月17日下午,通川区的社区志愿者杨益权忙着给小区来往的住户登记、量体温,今年51岁的他最近从擦鞋匠变成了志愿者,又成了临时公益性岗位上的一员。据悉,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同时解决“缺人手”和“返岗难”问题,通川区提供100万元补贴,按照该区每个村(社区)2个岗位的比例,特设“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临时公益性岗位554个。据了解,这是疫情期间我市首批临时公益性岗位,主要用于充实通川区各乡镇街委疫情防控力量,过渡性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临时上岗就业。
“社区人手不够肯定要来帮忙,不管有没得补贴都要来。”杨益权家是低保户,年迈的母亲、身患残疾的妻子和上大学的孩子,全靠他一人擦鞋为生。通川区张家湾社区主任杨琳说,前期疫情防控工作人手紧缺,杨益权主动站了出来,刚好他又符合临时公益性岗位申请的条件,所以最终确定他成为临时公益性岗位上的一员,给他一些帮助。
据悉,此次临时公益性岗位开发时间将从2020年2月起,原则上至2020年4月底结束,若遇个别特殊情况,经申请批准后最长不超过2020年6月底结束。对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对不认真履职、迟到、旷工或不服从安排的人员,严格按照程序予以解聘、停发补贴。□龚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