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赋予口岸物流“建成四川东向开放门户、秦巴地区综合物流枢纽”两大重点任务,大力实施一个开放高地、一个枢纽载体、三级物流网络、四条国际通道、五百亿产业集群“11345”发展战略,全方位、高水平、多层级推进口岸物流发展。
一、打造1个开放高地。以“两年保B获批、三年口岸开放、四年建成综保”为目标,到2021年建成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2022年航空口岸临时开放、2023年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力争获批公路、铁路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粮食、肉类、果蔬、木材等海关指定监管区,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格局,大力发展国际分拨、保税加工、转口贸易等外向型经济业态,推动达州建成区域开放高地、四川东向开放门户。
二、建设1个枢纽载体。即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体,以秦巴综合物流园区和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园区为核心,以推动商贸物流融合发展为目标,强化功能互补、产业互融、资源共享,构建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大宗物流、配送物流4大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建成干支衔接、流通高效、辐射广泛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发展示范区。
三、构建3级物流网络。布局三大物流产业发展极,优化物流功能分区,推进差异化发展。以主城区核心,依托重要物流园区,重点发展铁路中转物流、保税物流、配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以万源、宣汉为北部发展极,重点发展资源能源型大宗物流和特色产品快递电商物流;以大竹、渠县、开江为南部发展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鞋服等特色产业物流和农产品电商物流。县(市、区)依托自身产业属性建设1—2个物流中心(转运中心)和若干末端配送点。
四、畅通4条国际通道。东向提升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影响力,推动成都平原、陕甘宁、川东北更多的货源借道达州进入长江,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南向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经北部湾进入东南亚,通过与防城港、钦州等地建材、粮油、冷链等产业合作,提升货物互通规模。北向融入渝新欧、渝满俄国际班列,联通亚欧大陆桥,集聚本地机械、农副产品与俄罗斯木材、优质粮油实现便捷互通。西向加强与成都合作,提升“蓉欧”班列达州组货基地组货能力,实现西向货物在达州集聚,通过丝绸之路直达中亚、欧洲。
五、培育500亿产业集群。通过完善口岸、园区、场站等基础设施,培育壮大外贸、冷链、快递等重点产业,优化提升通道、政策、体制等发展环境,到2025年,规上物流企业超过130家,10亿级物流园区(中心)超过10个,物流总产值超500亿元。(市物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