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日前,记者从达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我市各地在抓实防控工作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开展复工复产,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大竹
统筹医疗资源抓防控
疫情发生后,大竹县组织专家组会诊17次,收治确诊病例6人,隔离留观治疗可疑病例49人。全方位培训防控知识,迅速提升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统筹县域医疗资源,对确诊和疑似病例、发热病人、疫区返回人员、密切接触者实行分类收治。邀请市级专家现场指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及院感防控工作,并全覆盖监督检查各医疗机构,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达川
稳妥有序恢复交通
按照相关要求,达川区及时拆除20个交通卡口及300余个村级交通检查点,取消不合理的车辆和人员劝返措施,打通道路“微循环”。实行“一站式”运输,确保农民工“出门进车门、下车进厂门”。有序恢复辖区内10条农村客运班线,严格实行直达运输,切实保证乘车安全。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区开行“春风行动”专车20趟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431人次。
渠县
财税兜底为企业减负
渠县积极落实“给予财政补贴、实行税收减免缓交、所得税优惠”等措施,捐赠用于应对疫情的钱物允许全额扣除所得税。凡是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县内小微贷款可申请延后还款(目前,有2家企业申请延期还款)。对无力足额缴纳水电气费的企业最长可延期6个月,承租经营用房的企业减半收取5个月租金。
宣汉
“1+1+1”稳就业保用工
宣汉县搭建1个县域企业定点帮扶平台,指派1名业务骨干联系1家企业,坚持“本地人员优先、就近务工为主”原则,协助对接市场用工需求、企业岗位培训、办理“五免三减半”等惠企业务,切实推进稳岗就业。
目前,该县已开发本地就业岗位1000余个,收到求职培训意向1400 余人次,为500家企业申报减免社保费用达6000万元。
通川区:
“拆卡不拆防”管控人员
通川区按要求,在全面撤销乡镇、村社区公路卡口,取消《出村通行条》《进城证明》后,继续组织力量将辖区防疫防控措施落细落小。将5000余名“双报到”党员分配到79个站点开展体温监测等服务工作;乡镇的社区干部、志愿者变身巡回劝导队,督促劝导辖区村(居)民、商户落实防控措施,并对辖区医疗机构体检合格取得返岗资格的人员登记造册、定时回访,确保全程可追溯。
高新区:
“分片连户共管”防疫
高新区全区共设498个防疫片,每个片区落实1名片长,实现精简管理。兼顾地理位置和交通特点,就近串连10户群众,落实1名志愿者提供防疫宣传、帮助服务。落实“片长负责、连户监督、户户自管”的管、帮、导责任网络,实现自治、他治兼顾。
万源:
“保姆式服务”促复工复产
万源市组建成立“包联办”,对符合复产要求的企业,指派专人做企业“服务员”,实行“一对一”包联,开辟“一企一员”绿色通道,着力解决疫情防控、物资调配、员工组织、车辆保畅“四大保障”,全力护航企业科学有序复工复产。
依托“四川e就业”、万源电视台、“农民工之家”、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开展网络招聘,建农民工返岗工作专班,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创新推出“四有”(输入地有工作岗位、输出地有体检证明、出发前有预定车票、到达后有电话回访)温馨服务模式,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