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川区,双胞胎饲料有限公司复工后生产的产品正源源不断装车,按期交付年前订单;在宣汉县,普光气田的各个天然气井全面恢复生产,经过脱硫的天然气沿着管线一路向东直达武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达州科学精准应对疫情,坚持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一对一”指导帮扶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截至3月13日,全市除因政策规定暂不能复工的煤矿企业外,其余6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30户已实现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96.9%。
“一对一”帮扶为企业排忧解难
达州规上工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占比达95%以上。为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尽快复产达产,达州建立精准帮扶制度,针对每一户规上工业企业,组建“一名领导、一名科(股)长、一名联络员”的精准帮扶工作组,建立精准帮扶责任清单,实行一企一档案、一周一调度,帮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缺乏、物流运输、用工、资金、生产要素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共收集企业反馈的各类问题1108个。
针对部分企业防护物资缺乏的状况,达州市经信委组织力量联系生产企业,多渠道采购防护物资。同时,积极引导本地企业转产扩产口罩、防护服、医用酒精等。开江上禾服饰有限公司、达州雅康家居制品有限公司等10家达州本土企业,仅用几天时间便改造数十条生产线,每日口罩产能超过10万个。
2月9日,位于大竹县经开区的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2天的周密筹备,拧紧了复工复产的“最后一颗螺丝”。然而,机器一响,生产线上并未恢复往日忙碌紧张的景象。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胶管行业上市公司,年产值近10亿元的川环公司有员工1600余人。复工当天,返岗员工不足200人,不少人对返岗工作造成的聚集传染风险有心理压力。
和川环公司一样,不少企业都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在收集到企业反馈的普遍性困难问题后,达州各级各地相继出台应对措施,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复工复产。大竹县出台《工业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组织21家医疗机构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分组奔赴各复工复产企业,对返岗工人开展“全覆盖”健康体检;宣汉县成立7个工作组,对各企业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情况核查,对企业厂区进行全面消杀,定时监测员工身体状况……
截至目前,达州已按照分级分类处理的原则,先后化解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212个,规上工业企业返岗员工达到6.4万人,返岗率89.7%。
送政策到企业保障全力生产
“这下好了,我们又有流动资金了!”办完出口退税的全套手续,四川恒硕迪杰制衣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光长长地舒了口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四川恒硕迪杰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和销售受到极大影响,流动资金问题即将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享受到出口退税的政策优惠,企业在竞争中更加有信心。
针对企业因疫情面临的具体问题,达州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变企业过去自己研究政策为部门送政策到企业,助力企业复产达产。各级税务部门积极助力企业快速办理出口退税,精准施策提供政策辅导,简化手续,切实打通退税“最后一公里”。交通运输部门就省内外运输通行手续不统一等现实问题,帮助复工复产企业联系物流企业,协调生产运输车辆,安排专人为企业量身定做“政策包”,为企业运行保驾护航。金融机构大力开展融资对接活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化解贷款逾期风险,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本。疫情发生以来,已先后为110户企业融资贷款共计82.5亿元,帮助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经信部门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2批81家防疫重点企业保障名单,涵盖防疫物资生产、防疫物资流通和重点民生保障等多个大类,目前已有55家企业得到工信部认证,将在融资、贷款、贴息等方面得到国家补贴。
眼下正值茶叶采摘的大好时节,在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的万源市,30万亩富硒茶竞相吐露新芽。34岁的李明曲是万源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茶园开采第一天,夫妻俩仅用2个多小时,便采摘了1.3公斤雀舌鲜叶,开秤就卖出了每公斤150元的好价钱,比去年同期高出20元左右。
茶叶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其收购价之所以不降反升,秘诀就在于政府的系列政策“组合拳”。
万源市出台了支持茶叶行业复工复产方案,派出36个工作小分队,蹲点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市场调研、田间管理、采摘培训等工作。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兜底鲜叶价格。该市探索出了“绩效奖补”方式,由联络员跟踪企业收购价格、加工数量等绩效指标,并负责每日统计报送,奖补资金将根据量化结果,由市财政直接划拨给相关企业。
春日的艳阳愈来愈暖。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3月10日,达州市出台《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快速恢复增长的35条措施》,并对农业、工业、消费、旅游、交通物流、财税金融等9个重点经济行业和领域,提出了35条加力加码恢复经济的政策措施。除工业企业外,各农业、服务型企业正按计划有序复工复产。(罗丹 杨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