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是革命老区,有拥政爱民、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自2016以来,驻达部队砥砺奋进、再立新功,不断推动新时代拥政爱民工作创新发展。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自觉践行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在维护达州社会稳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用真心、动真情、下实功,谱写了一曲拥政爱民的英雄赞歌。
精准扶贫动真情
“多亏了你们,我才从山上的危房搬到了山下的新房子,门前的河也架起了新桥……”近日,宣汉县石铁乡斜水村村民金明科告诉记者,有了党的好政策,有了官兵们的帮助,他的生活充满了幸福。
“茶园去年收益不错,今年我们还扩大了种植面积。”石铁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如今村里茶园产业不断发展,更多群众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宣汉县石铁乡斜水村是达州陆军预备役炮兵旅对口帮扶村。曾经,全村仅有一条弯多路窄的村级公路,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21人,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党员不到20人,村组干部力量比较薄弱。
在与斜水村结对帮扶期间,旅党委从基层阵地建设入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该村修建党群服务中心1座、人车通行桥2座、人饮工程3处,还积极安排职能科室与村支两委结成对子,研究发展路径,制定产业规划,充分利用该村地理环境自然优势,引导群众发展家禽家畜养殖、中草药种植、生态蜂蜜、生态茶园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截至目前,该旅共计为斜水村投入发展资金108万元。
达州陆军预备役炮兵旅对口帮扶斜水村,只是驻达部队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缩影。达州是秦巴山区连片深度贫困区,驻达部队担最重的担、啃最硬的骨头,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截至2019年底,驻达部队共计投入帮扶资金1560余万元,帮扶贫困村13个,硬化道路53公里,解决183户群众饮水困难,帮助5215人脱贫。2019年,13个贫困村在驻达部队的帮扶下,均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排险解难担大任
“疫情严峻,不容丝毫懈怠、侥幸和麻痹,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一道防疫长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月7日上午,市委常委、达州军分区政委黄智辉在检查民兵执勤点时作了简短动员,鼓励大家用“脚力”摸排疫情、用“方言”宣传防疫,用真情温暖民心,构筑起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驻达部队官兵主动配合驻地政府搞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以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实际作为彰显了驻达部队的良好形象。
达州地处秦巴山地灾害区、川东伏旱气候区、川东暴雨山体滑坡区,十年九涝、旱涝并发,驻达部队担负的抢险救灾任务较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驻达部队官兵和民兵队伍协同作战,当先锋、打头阵,圆满完成了多次急难险重任务,生动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鱼水深情。
爱民无声润民心
2019年,我市正式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城同创”集结号。驻达部队积极响应,以“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动投身“四城同创”活动,巴山渠水间,官兵们植下的数万株树木正蓬勃生长;城乡驻地周边,官兵们定期的义务清扫让环境整洁美观。
驻达部队始终把助学兴教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在万源花楼学校的校园里,国防教育知识长廊铭刻着官兵们对文化教育事业倾注的心血。数年来,驻达部队官兵积极捐资助学,帮助了300余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去年,达州军分区还投入资金3.2万元,资助花楼学校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投入资金40余万元,帮助学校更换和添置设施。同时,达州军分区还为通川区八一希望小学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书籍。
近些年,驻达部队秉持“驻守一方、稳定一方、造福一方”的理念,积极开展捐资助学、义务植树、环境整治、帮贫助困、开展军训和国防知识讲座等活动,积极回馈驻地群众,赢得了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巴渠大地,鱼水情深。拥政爱民传统经过一代又一代驻达官兵的传承发扬,历久弥新、更加浓厚、更具活力,将持续为达州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凝聚起磅礴力量。□邱仕平 段云瑞 蒲治林 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