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影响,基层受到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刚性财政支出增加双向挤压,面临经济快速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双重要求,西部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保”任务极为艰巨。达州市从科学预算规划、加强资金保障、严格预算执行、防范潜在风险四个方向为“三保”支出保驾护航,切实兜住“三保”底线。
一、把牢“预算关”,强化资金安排导向性
(一)科学编制预算。2020年预算编制重点保障基本支出,分轻重缓急,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安排项目支出;开展“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对“三保”预算编制不到位的,督促指导其通过调整预算安排、优化支出结构、压减其他支出等措施,确保在预算编制环节不留缺口。2020年,“三保”支出预算安排269亿元,“三保”支出预算安排足额保障到位。
(二)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压减一般支出。印发关于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大力压减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2020年预算编制中除教育科技、债务付息、粮棉油储备等据实结算支出外,其他项目按10%的幅度压减。二是规范“三公”支出。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再压减3%,节约资金优先用于“三保”、疫情防控等领域和重点支出。2020年年初预算达州市压减一般性支出3.88亿元。
二、把稳“收入关”,强化资金统筹全面性
(一)加大争取力度。制定2020年向上争取资金目标计划,及时分析疫情对今年财政收支运行的影响,积极向上级汇报,强化数据共享和信息畅通,加大争取资金力度,常态跟进和动态掌握向上争取资金目标计划完成情况。1-9月,全市向上争取资金319.8亿元。
(二)强化收入征管。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和重点税种的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增强财政保障“三保”能力。1-9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48亿元,占年初预算数110.8亿元的69%,增长1.38%。
(三)大力培植税源。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大力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全市累计拨付商贸流通服务业各类资金9981万元,同比增长22.08%,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8588万元,使7.41万名职工稳定就业岗位,全市规上企业复工率达100%、在建重点项目开工率达100%。1-9月,全市共计实现减免税费超44亿元;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0笔,共9309.5万元。
三、把好“执行关”,强化资金投向精准性
(一)严格“单列”管理。规范财政暂付款管理和财政国库标准化运行,单列设置“三保”账户,对财政负担的工资和扶贫资金实行专项库款保障管理,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支付到最终收款人,确保“封闭运行、安全管理、精准使用”。开设基本民生专项账户,将涉及基本民生的财政资金按照清单制管理的原则,通过专项账户进行归集、拨付、核算。
(二)盘活存量资金。一是建立定期盘活机制。每年年初定期对上年结转结余资金进行清理,将盘活存量资金贯穿于预算编制和决算办理整个环节。二是创新资金清理方式。每年结合预算执行审计整改和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开展预算执行中期评估,点对点、菜单式进行清理,通过“收一批、压一批、延一批、转一批”的方式,优化支出结构。三是规范财政账户管理。认真清理账户,规范专户管理,积极对各部门往来款进行清理。截至9月,全市盘活存量资金共计14.90亿元。
(三)突出民生重点。坚持公共财政主要投向民生领域,民生保障项目根据项目进度及时下达,全力保障民生支出。1-9月,全市民生支出226.5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65%;25项民生实事任务中5项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10项目标任务超序时进度,10项目标任务按序推进,实际拨付资金46.49亿元,占预算安排的76.65%。
(四)严格审核报销。严格执行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加强财务报销审核,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相关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一律不予报销。要求各地各部门精简会议、差旅、培训等活动,加强整合内容相似、地点相近、对象重叠的活动。
四、把实“监督关”,提高资金利用有效性
(一)实行绩效管控。全面建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对“三保”支出分层分类设定差异化绩效目标,强化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约束,严格目标审核,提高目标质量,充分发挥绩效目标引领作用。2020年,市级部门(单位)绩效目标覆盖率达100%。实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实行民生项目推进和资金到位进度“双监控”。绩效评价突出结果导向,对绩效评价得分最低的3个部门(单位),相应减少下一年度预算专项经费5%、10%、15%,今年以来,开展教育、医疗、扶贫民生领域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资金达48.7亿元。
(二)加强风险防控。一是层层压实责任。成立“三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预算单位 为本单位“保运转”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三保”预算执行负责。二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督导各县(市、区)每月月初报告上月“三保”执行、当月以及未来1至3个月保障预判情况,市财政局进行汇总分析。三是建立“重点关注名单”。将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高、暂付款规模大、库款保障水平持续偏低的县(市、区)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四是建立三保支出清单。对中央、省、市规定的“三保”支出,足额保障落实到位。对市县自行出台民生政策,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控制在财政可承受范围以内;对于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或存在风险隐患的民生政策,一律不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