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近期阴冷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达州春节浓郁的商气。在达城老车坝、中心广场、达川杨柳商贸物流园区,各大商场、汽车4S店顾客如织、人潮汹涌,服装、家电、汽车成为市民消费的热点。而在红星国际、仁和春天、升华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现场,施工铁塔林立、装载车辆穿梭,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这是加快发展的达州,商贸服务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近年来,我市商务部门围绕建设“秦巴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目标,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基本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抓点带面,全面推进,秦巴商贸服务业中心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市场集群和项目建设突飞猛进,建成拥有秦巴地区最大的小商品、五金机电、家居建材、农产品、品牌汽车市场和物流周转站。据悉,2014年我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0.5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2位。全市商贸流通业(含物流业)增加值实现147.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1%,实现税收14.1亿元,占三产业税收总额的40%;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占三产业从业总人数的比重达61%。商贸服务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解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科学定位规划
商贸服务业集聚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实现加快发展、追赶跨越,达州如何破题?答案只有一个,转型升级,以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作为川东北地区的工业重镇,发展第三产业无疑将成为达州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尤其在我市,人口多,消费活力大,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商贸服务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带动辐射周边有基础有条件!
为切实发挥好商贸服务业在新形势下的拉动和提升作用,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经济,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规划的制订。先后编制了《达州市“十二五”商贸和物流发展规划》,确立了我市商贸和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为商贸物流项目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发展目标。依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新的目标要求,修编了《达州市主城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达州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同时,全市各商贸集聚区、城市综合体建设也以各自的主导产业为核心,以创建特色和品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编制了建设详规。
据悉,目前我市总计有10余个商贸集聚区、城市综合体正加快建设,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超200万平方米。秦巴物流园区(河市镇)前期规划工作已基本结束,已顺利开工建设,达州经开区物流园规模逐步壮大,达州公路物流港已全面竣工运营,川煤集团川东北仓储配送中心一期建设已竣工运营,达州瓮福物流公司铁路专用线及站场正在加紧建设。达川区商贸物流园、万源官渡物流园、万源茶垭物流中心、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渠县北城物流中心、大竹商贸物流园等雏形显现,其中位于主城区的达川杨柳商贸园区占地2.74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75亿元,入驻项目27个,形成了以30家汽车4S店、家居广场、医贸园、机电市场为主体的商贸集聚区,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上缴税金3.6亿元,堪称目前秦巴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商贸集聚区;开江任市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宣汉县柳池物流中心、渠县工业园物流中心等正加快建设,服务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位于主城区的升华广场、罗浮·新城市广场城市综合体,总投资分别为15亿元、6亿元,集商业写字楼、一站式购物中心、酒店、餐饮等业态为一体,投入使用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解决就业2万人。
建设城乡流通体系
提升现代流通水平
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达州自古便是秦巴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经过近年来的辐射发展,我市目前已初步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县(市、区)城区为节点,特色街区为补充,社区和村组为延伸,功能较为全面,分工较为清晰”的城乡商业体系。以通洲商厦、新世纪百货、摩尔百货、沃尔玛、苏宁等为支撑的展示达州繁华的核心商圈基本形成,以塔坨市场、好一新商贸城、长城装饰城、郦阳装饰城等构成的西外批发商圈初具规模,全市建成农家店3174个,覆盖了95%的乡村,城乡农贸市场改造面达80%,各类商业街特色纷呈,奠定了达州商业中心地位。据悉,目前,我市商贸物流设施不论功能、规模和档次均有较大提升,商业形象显著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卖场350个,商品交易市场60个,特色商业街21条,准五星宾馆1家,四星级或相当于四星级以上宾馆10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向我市集聚。
2014年,全市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实现投资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80亿元的106%,创历史新高。香港豪德集团、香港中青置业、成都仁和春天、上海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市商贸领域大规模投资。大竹县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和宣汉南坝镇省级商贸示范镇正加快建设。在此基础上,我市新建了主城区和万源市两个日用品区域配送中心,新建乡镇商贸中心17个;启动了塔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搬迁扩能;完成了大竹金利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扩建,开展了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和示范农贸市场建设,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30个,对中心城区33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实施了城区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服务百姓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规范市场秩序,商务部门着力完善市场监测、健全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清理整顿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强化二手汽车、报废汽车、典当、拍卖等行业监管及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2312举报投诉服务渠道、服务功能、服务领域日益拓宽。2014年,全市累计接收举报投诉119件,开展商务执法检查2683余次,处理违法案件14件,流通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净化规范。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多渠道扩大居民消费
“登陆淘宝网才2年多时间,我们的淘宝店铺信誉度已经是三皇冠了!”七星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产品“触网”以来,名声越来越响,销量节节攀升,“达州七星椒正逐渐成长为中国七星椒。”
这是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秦巴地区电子商务发展高地目标定位,突出“外引内扶、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发展思路,电子商务取得迅猛发展。先后建成了四川商情达州专区、天虎云商达州专区、达州鲸鱼网区域化服务应用平台、秦巴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达人商城网区域应用服务平台、悠购商城区域化电商服务平台、0818达州团购网、达州商城网、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线上市场等一大批电子商务运营平台。渠县长德商贸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成面积9369平方米的电子商务楼宇,该项目采用实体市场与线上结合的方式,目前土建工程已竣工,进入招商引资阶段。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浪潮的高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两种渠道的应用已成为传统企业发布信息、开拓市场的不二选择。据悉,目前,我市商贸物流企业、农产品企业纷纷通过自建或依托第三方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开辟线上市场。如达州商业集团、新世纪百货、沃尔玛、苏宁电器、国美电器达州店在实体商场销售的基础上均搭建了网上销售平台,好一新集团拟整合旗下的商贸城、家纺城、五金机电市场、塔坨农批市场和亚鑫建材等市场资源,搭建“OTO”模式区域性综合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网络。达州公路物流港通过对已有的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正在搭建“OTO”服务模式的物流服务货运平台,将传统物流服务升级成“虚拟商品交易”形式,使物流配送服务更加透明便捷。与此同时,我市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企业也纷纷触网。如宣汉黄牛、开江油橄榄、万源巴山雀舌等农副土特产品企业均建立了专门的网上宣传和业务接洽卖场。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自建平台,将现有醪糟、汤圆粉、汤圆心子、灯影豆干、免煮汤圆、米汁饮品等6个品种80多个规格全部上线,拓展网上市场,宣传企业品牌,实现年销售额280万元。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通过自建平台,将现有优质苎麻纤维、纱线和高档苎麻服饰等产品全部上线,拓展网上市场,宣传企业品牌,实现年销售额3000万元,网上支付占总交易额比重23%。2014年,全市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10亿元。
在促销战上,我市在以节促销、以展促销上也可谓硕果累累。据悉,2014年,我市先后举办了“迎春购物月”、消夏啤酒节、农机博览展销和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展销等节会,开展了“达州市第三届十大餐饮企业、十佳名特菜品及首届十佳特色面店”评比及名品进名店、家具下乡、川茶网购、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形成了促销增效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中国·达州第五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吸引了秦巴地区4省28个市(区)代表团、60余家知名民营企业、10余家商会、2000余家参展商、采购商前来参会参展,实现商品交易(合同)总额19.2亿元。首次搭建了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线上平台,对参展企业、产品进行展示、销售,开展线上贸易洽谈,实现网上虚拟市场与线下实体企业的深度融合。
深化开放合作
对外贸易逆势突破
据悉,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促进对外经贸稳增长、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川环科技、杀菌钱包、玉竹麻业、红星麻业、瑞丰木业、川东铸石、蜀竹针织、海天紧固件、环州机电等一批“达州造”飘洋过海走入了国际市场;达钢集团、好一新公司分别在新加坡、老挝投资开办了企业,市建筑总公司对外工程承包也进入了越南市场。此外,达州经开区升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州海关机构设立等开放合作载体和平台建设也正在强力推进之中。2014年,全市进出口完成3.25亿美元,同比增长3.5%,实际到位外资实现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3%,外经合作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保位争先、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定位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商贸高地和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目标,继续统筹推进‘三大体系’建设(服务业发展新体系、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现代流通市场新体系);联动开展‘三大活动’(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的生动局面;大力实施‘三大工程’(服务业示范引领工程、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人才强商工程),着力提升我市商贸流通核心竞争力,为把我市加快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商贸高地和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做出新贡献。”谈及2015年工作,市商务局局长胡兵信心满怀。
走在发展的春天里,达州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