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达州锚定“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创新践行“规模建绿筑骨架、均衡布绿促公平、见缝插绿补细节”的三维增绿路径,系统构建全域公园绿地网络。从综合公园到口袋公园,从单一观景到多元服务,绿意已深度渗透城市肌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民生承诺,正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综合公园升级:
从“单一观景”到“全域共享”
初冬时节的莲花湖湿地公园,层林尽染、红叶灼灼,清澈湖水与斑斓景致相映成趣。环湖步道旁草木葱茏,清新空气裹挟着鸟鸣流水,构成自然乐章,让漫步其间的市民宛如置身天然氧吧。“红叶亮眼、湖水澄澈,满眼都是美景,每次来都特别放松。”市民吴晓燕的感慨,道出了莲花湖的魅力。
莲花湖的华丽蝶变始于达州“十四五”公园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曾经以观景为主的莲花湖景区,如今已升级为多功能复合空间:在优化植被景观打造四季景致的基础上,亲子游乐园、健身步道、休闲驿站等设施陆续投用,标识牌、休息座椅等配套服务持续完善,实现了从“单一观景”向“观景+健身+亲子+休闲”的全面转型。“以前来只是看风景,现在能健身、能歇脚,设施越来越全了。”市民邹邦琼的体验,正是综合公园服务升级的生动注脚。作为达州生态建设的“大动脉”,这类综合公园正成为承载城市功能、滋养市民生活的核心空间。
口袋公园点睛:
让“闲置边角”变“民生乐园”
如果说综合公园是城市生态的“大动脉”,那么遍布街巷的“口袋公园”,便是滋养民生的“毛细血管”。达川区汉兴公园,便是达州巧用城市闲置“边角料”打造民生空间的典型代表。
走进汉兴公园,虽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休闲座椅错落有致,小型健身区功能齐全,配套建设的地下停车场解决了市民出行困扰。谁能想到,这里曾是杂物堆积的闲置地块。“以前这儿又乱又不方便,现在改成公园,下楼走几步就到,晒太阳、聊家常、带娃儿都省心。”市民田清的话语里满是惬意。“十四五”以来,达州精准发力,将城市闲置地、废弃角落精雕细琢为休闲天地,让“口袋公园”遍布街巷,成为周边居民家门口的幸福乐园,用“小空间”托起了“大民生”。
五级体系织网:
“300米见绿”成城市常态
从莲花湖湿地公园到汉兴公园,正是达州“五级公园”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达州逐步构建起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层级分明、覆盖全域的“五级公园”绿地体系,让绿色福利惠及每一位市民。
如今,14个综合性公园、18个社区公园、42个口袋公园如同繁星点缀城市各处,既有能承接大型活动的“城市会客厅”,也有满足日常休闲需求的“社区小花园”。达州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达45.3%,绿化覆盖率达46.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6平方米,人均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5%,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我们不再单纯‘抢地’建楼,而是主动‘让地’给绿。”达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技术管理股股长张靖表示,通过拆违补绿、留白增绿,达州让绿色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如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民生承诺已全面兑现,绿意盎然的公园绿地织就一张幸福网,让市民的生活品质在推窗可见的风景中持续提升,“公园城市”的美好图景在巴渠大地上愈发清晰。(何龙 姚兰 李彦达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