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区1公里内就能找到充电站,40多分钟充满电就能跑四五百公里,比加油还省心!”近日,达城市民黄太松在通川区马踏洞市政务服务中心充电站为自己的新能源车充电时,对如今的充电便利度赞不绝口。
“十四五”以来,达州市聚焦新能源车主“充电难”这一民生痛点,以“科学布局、政企协同”为核心抓手,加速推进公共充电桩与专用充电桩建设,一张覆盖城区的绿色补能网络悄然成型,让群众绿色出行“续航无忧”。
多场景建站
破解充电“急难愁盼”
走进达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充电站,16把快充枪、10把慢充枪有序排列,现场无一辆燃油车占位,几名车主正熟练地操作充电。“以前来办事想充电得绕远路,现在站内规范管理,充电又快又省心。”刚给自己的爱车充完电的上班族李女士说。中国石化四川达州石油分公司工作人员陈丹介绍,该站自去年12月投用以来,有效解决了周边职工、办事群众及附近居民的充电需求。
在达川区锦云府商业街,工作人员正对即将投用的充电站进行最后调试。“这个站配有液冷超充桩,最大输出功率达600千瓦,能大幅缩短充电时间。”四川金锐汇达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部部长蒲自勇透露,该站点10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后,可同时为17辆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填补该商业圈新能源车充电站空白。
针对货运领域,渠县新能源综合市场的重卡超充站更是解决了“大车充电慢”的难题。该站20个充电桩可同时服务40辆重卡,40至60分钟即可充满,单次充电花费约400元,能续航400至500公里,比燃油车单次出行节约成本700元左右。“充电站就在我们的运输必经之路上,充电时还能在休息区歇脚,太方便了!”卡车驾驶员李海蛟点赞道。
充电网络快速建成
充电网络的快速铺开,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今年7月,达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产业发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新建住宅小区(含配套商业)配建停车位需按10%比例配建充电设施,并提出“力争2025年实现加油站、开放式地面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的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达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3万余辆,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建成充电桩已突破1.3万个,其中第三季度新增4530个,9月单月新增1763个,环比增长41.7%,当前车桩比已达2.5:1,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长远规划
绿色出行便捷无忧
“我们正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建、多元协同’模式,开展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试点,全力打通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礼清表示,目前达州已明确后续建设目标:2025年底前,全市新增公共充电桩4195个;2026年底前,全市累计新增公共充电桩9018个,持续加密充电网络。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增加和服务的优化,达州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正逐步缓解。从城区“1公里充电圈”到高速服务区充电站,从普通乘用车充电桩到重卡超充站,一张覆盖广、效率高、服务优的绿色补能网,正为达州群众的绿色便捷出行保驾护航。(田蓉 郑嘉豪 李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