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州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及省级要求,圆满完成2025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真菌毒素专项检测全部任务,为守护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据悉,此次专项检测抽样范围为达州市及广安市,共采集样本68份,涵盖小麦、纯小麦粉加工品(如馒头、花卷)、玉米粉、玉米糁等谷物及其制品,全面覆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家庭储备等关键环节,确保检测数据能真实反映两地谷物真菌毒素污染现状。检测中,实验室严格依据《2025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精准完成黄曲霉毒素(B1、B2、G1、G2)、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等17个真菌毒素项目检测。
据介绍,玉米、小麦等谷物在生长、收获、储存过程中,极易因潮湿气候、洪涝灾害、不当储存等因素,受真菌侵染,并滋生各类真菌毒素。这些毒素有看不见、毒性强的特点,部分甚至耐高温,高温烹饪也难以完全破坏。例如,常见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强毒性代谢产物,常见于霉变的谷物、坚果、豆类中,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和肝毒性,长期低剂量摄入可引发肝癌,短期高剂量暴露则可能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
为确保每一组数据准确可靠、全程可追溯,达州市疾控中心还运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先进检测设备,采用空白对照、平行样测定、标准物质验证等全程质量控制手段,实现高质量检测。下一步,市疾控中心将尽快汇总检测数据并上报至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健康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持续为食品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近期我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的气候特点,市疾控中心还特别向广大市民发出提醒:家中储存的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应优先选择密封性能良好的容器,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位置,定期检查谷物是否出现结块、霉点、异味等情况,一旦发现霉变迹象,切勿清洗或暴晒后食用,需立即丢弃,防止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购买预包装谷物制品时,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储存条件,优先选择近期生产、包装完好的产品,避免购买散装或包装破损的谷物。(刘继霞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