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达川区紧扣“双园驱动”战略,以“双园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四良”融合助力粮食丰收,文旅融合引爆消费热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态势,为“老家达县·宜美达川”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双园驱动”推动产业升级
近段时间,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比以往显得更加忙碌,园区入驻企业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增了两条生产线,工人们正忙着装配、调试设备。
据了解,新增的两条生产线主要生产遥控智能碎草机和小型履带旋耕机。其中,智能碎草机可实现厘米级精准定位,一键执行自动驾驶作业,轻松完成前进、后退、转向、碎草等动作。同时,智能碎草机配备了稳定的行走系统和定速巡航功能,加装了激光雷达,具备停障及绕障能力,即使在复杂的丘陵山地田间,也能保持匀速前进,快速除草。据测算,智能碎草机每日可除草20亩以上,效率相当于人工除草的20倍。“两条生产线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000台和1500台,能够更好地满足丘陵山区农户的生产需求。”川达立盈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车间主任张崇任表示。
今年以来,“达川造”农机频繁出圈,相继走出国门。今年7月,川达立盈公司收到一笔来自俄罗斯的订单,共计8个品种的10400套农机零配件,总计金额超1000万元;园区入驻企业铁牛云智(四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商用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通过相关国际认证,今年相继出口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据了解,截至目前,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已签约落地企业12家、建成生产线18条、下线产品35款,农机销售额超4000万元。
国庆节前,达川区另一重要工业园区——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园传来好消息,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地面建设全面开工,正式进入主体建设加速期。
连日来,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抢抓施工黄金期,加速推进各项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在位于达川区石梯镇的该项目施工现场,800余名工人、120余台设备鏖战正酣,地基处理、主厂房和锅炉基础等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据项目施工方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五通一平、进场道路、主进场大门、临时办公区等基础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正式转段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据了解,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位于达川区石梯镇,占地1109亩,总投资约103亿元,新建2×1000MW超超临界一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送出工程等。项目投产后,年用煤约450万吨、用水约1152万立方米,预计年产值35亿元。该项目建设周期约26个月,目前已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4.4亿元,计划于2027年迎峰度夏前投产。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供电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以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的达川区双石热电联产循环经济产业园,正按照“一年破题、三年成型、五年成园”的目标,积极招引食品加工、绿色建材等领域重点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培育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达川区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大力实施项目攻坚提效行动。1至8月,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超出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智能装备、绿色建材等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12.1%。
“四良”融合助力粮食丰收
今年8月,农业专家相继对达川区辖区多个粮食展示片和攻关方开展测产。经测算,万家镇八角村—迎风村—南垭村“中稻+再生稻”吨良田千亩中稻平均亩产735.8公斤,比去年增加6.8公斤,创达川区水稻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新高;大树镇五四村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方水稻平均亩产达807公斤,达到了超高产水平;石桥镇香隆社区—中文社区玉米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达768.7公斤,超去年达川区玉米千亩展示片平均亩产64.8公斤。
据了解,今年,达川区粮食播种面积103.39万亩,预计产量43.13万吨,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粮袋子”答卷。近来,达川区多个乡镇举办丰收节系列活动,乡亲们欢聚一堂,庆祝粮食丰收。
粮食的丰收离不开重抓粮食生产的扎实行动。今年以来,达川区努力推动良种、良技、良田、良机“四良”融合发展,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达川区农技部门积极推广“优选良种、适时早播、保温暗化育秧、合理密植、富氧栽培”等水稻种植技术以及“增密直播、化学调控、一喷三防、增施微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为粮食单产提升夯实了技术支撑。创新推出“专家+技术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种植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大豆+玉米”“大豆+高粱”等间作模式及水稻直播、机插秧等栽培技术,同时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目前主推技术到位率已达95%以上。
2019年以来,达川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9.44万亩。结合高标准农田的大力建设,达川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为打通农机下田“最后一公里”,达川区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达川区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3%以上,大型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石桥镇,90%的丘陵耕地已实现机械化作业,当地构建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合社+农户”服务体系,每年可为农户提供“耕—种—收—烘”一站式服务超过5万亩次。
文旅融合引爆消费热潮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达川区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态势。据了解,“双节”期间,达川区累计接待游客67.6万人次,同比增长2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11.8万人次,开放式景区同比增长16%。
国庆节当天,达川区升华广场举行快闪活动,升华广场企业员工、学生代表与众多市民一道,手持小红旗,齐唱《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共同唱响对祖国的热爱。现场放飞一万只彩色气球,五彩斑斓的气球飞向天空,现场化作一片欢乐的海洋。“双节”期间,升华广场成了达城市民与外来游客逛街购物,享受“都市游”的重要场所。商圈各商家配合满赠抽奖、国货积分翻倍等福利,让市民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畅享购物乐趣,尽兴而归。“双节”期间,升华广场商圈总客流量达63万人次,同比增长14%;总销售额2800万元,同比增长12%。
每晚,三里古街人潮涌动,美食音乐节点燃游客热情,人们一边品尝地道美食,一边随着音乐挥舞双手,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漫步灯火璀璨的古街,眺望州河夜景,游客流连忘返。
“双节”期间,达川区南滨广场是达川区最为热闹的地方,每晚各种精彩活动不断,人气持续高涨。10月1日,舞蹈、杂技、打铁花等活动掀起轮番高潮;10月2日,“川超”达州队主场迎战成都队,达川区将南滨广场打造成观赛“第二现场”,安设高清LED巨幕,震撼的高清画面和环绕音响系统,将赛场上的每一次拼抢清晰传递给观众;中秋节当晚,南滨广场比肩接踵,汉服巡游、飞花令互动等活动接连上演,数百架无人机升空,构成圆月、巴小虎、农机等图案,引发观众排山倒海般欢呼。
“双节”期间,达川区岛尖公园的桥影河畔露天餐厅成为另一“网红”打卡点。“美食+夜景+音乐”的沉浸式场景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我们平均每晚接待食客1300余人,较平日增长约40%,单日营业额突破10万元,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感受达川夜魅力。”桥影河畔餐厅前厅经理谢鑫鑫介绍。
除去“都市游”,“乡村游”是众多市民和游客选择的另一种游玩方式。“双节”期间,在达川区帝源农场里,打糍粑、摘葡萄、挖莲藕等活动让人们在传统节日氛围里沉浸式体验农事活动;在石桥古镇,人们漫步在青石路面,品尝当地美食,瞻仰革命遗迹,聆听岁月回响。
今年以来,达川区文旅活动丰富多彩,乌梅山新春登山祈福、岁末刨汤盛宴、古街灯会、国潮音乐节等活动,让“吃在达川、玩在达川、消费在达川”成为一张崭新的名片。截至目前,达川区A级旅游景区、文博图场馆等共接待游客625.9万人,文旅综合收入8.03亿元。
当下,达川区上下正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各行各业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加压奋进,在产业升级中育新机、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在文旅融合中谱新篇,为建设“老家达县·宜美达川”而努力奋斗。(何双将 杜斌)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