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江县以党建为引领,将“院坝会”打造成干部群众面对面的“议事厅”,通过“板凳围坐”听民意、“一线办公”解难题,既推动产业发展、干部能力提升,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近日,在讲治镇茶坪村的院坝里,镇党委、政府负责人正与村民围坐在一起,既为银杏产业壮大提建议、定标准,也倾听村民诉求、规划发展蓝图。“明年我要再种点银杏树,增加收入。”村民黄德兴的表态,道出了当地群众靠产业增收的期待。依托院坝会达成的共识,今年茶坪村推行“公司+基地+大户+农户”模式,引入三方公司,强化市场化引导,让银杏产业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我们要加强现有银杏树的管理,提升产量与收入,同时带动高粱种植,巩固集体经济。”茶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德华说。
同时,讲治镇还以院坝会为“练兵场”,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干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能力。“我们通过开展干部涉农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技能培训,对复杂诉求实施多部门‘联合诊疗’,确保年底总体诉求办结率超90%。”讲治镇副镇长黄丽娜介绍道。
如今,“院坝会”已成为开江县政策落地、服务前移的“最后一米”。全县推动干部下沉到一线,让民意“浮上来”、问题“解到位”,既激发村民的致富动力,也为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攒足动能。
“开江县以‘板凳议事’打破干群隔阂,用‘方言课堂’传递政策温度,凭‘一线办公’破解民生难题,靠‘群策群力’激活治理效能,正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开江县委党建办副主任陈赤虹表示,该模式增强了干群互动与信任,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洪枫 符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