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善流,汇成江海。位于大巴山腹地的万源市,正围绕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持续书写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万源市以机制创新为牵引、以品牌项目为依托,推动一批批具有地域特色、贴近群众需求的慈善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惠及老幼的全社会关爱之网,让善意浸润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从助老扶幼到济困助学,从社区服务到乡村振兴,万源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人人可慈善、慈善惠人人”的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温暖力量。
精准识别需求
构建多层次慈善服务体系
万源市地处山区,部分乡镇地理位置偏远,公共医疗服务资源相对薄弱。如何将有限的慈善资源投入到能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环节?精准识别民众的急难愁盼,成为破题的关键。
今年9月,在东西部协作办公室的推动下,浙江省舟山市佳道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向万源市捐资20万元。万源市慈善会精准识别到玉带乡在医疗急救转运能力上存在的明显缺口,利用该笔捐款主持采购救护车一辆交付玉带乡卫生院,推动当地卫生服务能力实现跨越提升。
据了解,玉带乡不仅地处群山环绕之中,距离万源市主城区也路途遥远。对于危重病人而言,及时、安全地转运是争取宝贵救治时间的第一道生命线。在此之前,玉带乡卫生院不具备专业的救护车辆,这成为制约当地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一大因素。
这辆救护车的到来意义非凡。玉带乡卫生院院长王小良感慨道:“这是我们卫生院头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救护车。病人的转运将更加方便、及时、安全。”一辆救护车,解决的不仅是交通工具问题,更打通了偏远山区生命救援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万源市还启动了“万福攸同·爱满红城”关爱行动,将目光投向了困境少年儿童群体,推动实施居住空间改造工程。志愿者深入各个家庭,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具体需求,完成了12户失母儿童家庭环境的焕新改造,为孩子们打造了个性化“暖心房”。
站在焕然一新的小房间里,受益儿童小赵欣喜地分享道:“以前我的房间很旧、灯光也暗,现在换了新书桌和台灯,还给我铺了漂亮的床单,这真的让我特别感动。”通过居住空间的显著改善,慈善的温暖以最精准的方式,融入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正能量。
慈善效能,始于精准。山间的救护车,温暖的儿童房,正是善意精准落地的体现,这让慈善力量发挥出最大效能,真正实现“雪中送炭”。
提升服务效能
推动慈善服务专业化运作
今年9月,万源市“爱心点亮平安助力乡村振兴”太阳能路灯项目顺利验收结项。该项目为万源市鹰背镇蒙学堂村、黄钟镇冉家坝村等10余个村庄,集中安装了共计370盏太阳能路灯。
在鹰背镇蒙学堂村,村民们一个个“非常满意”的评价,不仅是对这一慈善项目的肯定,更是对精准选址、科学规划、规范安装和严格验收等专业化流程的认可。
蒙学堂村村民王彬的房屋因偏离村组主干道,长期饱受夜间出行不便之苦。于是在项目实施期间,工作人员充分考虑其实际需求,专门在他家附近的道路上安装了一盏路灯。这种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使得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项目完工后的验收环节至关重要。通过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验收,确保了每一盏路灯的安装质量、光照效果和使用安全都符合标准。这套“规划—执行—验收”的专业管理流程,有效保证了善意能实实在在地“照亮村民回家的路”。
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归根结底是人的专业化。今年3月,万源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会暨“万福攸同·深耕善治”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不仅专题讲授了慈善基金的设立与监管规范,还引入了社区治理创新路径等前沿理念,有效增强了参训人员的专业能力,为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
不止于此,万源市还致力于强化组织机构的优化完善,从根本上提升资源吸纳能力和公益效能。今年6月,万源市慈善会正式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这一资质的获得,不仅标志着机构运营规范性、公益属性等方面均获得认可,还将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为万源市扶贫、助老、教育等民生事业提供长效支持。
从一个个路灯项目的规范落地,到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系统培养,再到自身机构治理的权威认证,万源市正通过层层递进的专业化建设,构筑起一座坚实、透明的慈善桥梁,让善意行稳致远。
赋能社会发展
打造广泛参与慈善共同体
慈善事业不仅是物质输送,更是激活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万源市,慈善资源正逐步超越济困扶弱的范畴,转化为赋能发展的催化剂。
今年9月,从万源市首届“红城先锋”公益创投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田坝村爱心积分超市项目”在八台镇田坝村落地,成为慈善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范本。村组工作人员围绕环境卫生、孝老敬亲、邻里互助等方面,对村民日常表现进行打分。年底时,村民可凭累计的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牙膏、洗衣粉等生活用品。
“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本来就是该做的事,现在还能攒积分换东西,心里更有劲儿了,咱们村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田坝村村民唐正财高兴地说。
据了解,万源市首届“红城先锋”公益创投大赛立足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求,创新构建“三化联动”机制,不仅为万源市优秀公益项目和社会组织搭建了展示与成长的平台,更有效连接了慈善资源与社会需求。
与此同时,万源市还积极搭建高层次合作平台,吸引和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慈善动能。
9月19日,“蜀公益·哺桑梓”——全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活动在万源市开展。此次活动规格高、影响广,不仅有12家社会组织现场捐赠74万元专项资金,还有多家社会组织与万源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支持万源市慈善事业、文旅融合、儿童关爱等领域发展。
当月,万源市还在成都举办了“向阳向善携手帮扶”主题活动,20余家全省性慈善机构参加。活动通过宣传片、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乡村振兴项目推介等形式,用一张张明媚的笑颜、一列列跃动的数据、一叠叠沉甸甸的资料,展示每一份爱心款物的使用成效,汇聚起社会各界的深切信任。
从精准识别需求,确保每份善意都能雪中送炭;到专业化运作,让每个项目都在阳光下高效运行;再到赋能社会,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万源市慈善事业正以持续的创新与不懈的耕耘,编织一张更加密实、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让幸福更加具象。(冯津榕 马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