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达州东部经开区,处处涌动着建设与发展的热潮。麻柳智造城的钢铁大道上,货运车辆往来穿梭;工业水厂的机器平稳运转,清澈水流输送至各企业车间;方大达钢新厂区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行……从路网贯通到要素齐备,从产业集聚到新城成型,这片热土正以“强基蓄能”的坚定步伐,书写着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路网先行
打通发展“动脉”
“以前原材料运输要绕路,现在走钢铁大道,半小时就能到厂区,成本降了不少。”谈及园区交通变化,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作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达州东部经开区始终将路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总投资29.5亿元、总长26.4公里的城市路网已全面贯通。
其中,麻柳智造城构建“两横一纵”路网,亭子文教城形成“两横两纵”格局,两大片区路网交织成网,不仅打通了区域发展的“任督二脉”,更构建起公铁一体、外联内畅的交通体系。“我们既承接市级规划项目,又自主谋划区级工程,就是要让企业‘进得来、出得去、运得畅’。”区园区建设局局长何显君表示,便捷的交通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助推器”。
要素兜底
筑牢发展“基石”
如果说道路是“动脉”,那水、电、气就是支撑企业运转的“生命线”。在麻柳工业水厂,总投资1.9亿元、日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的水处理系统正稳定运行,“絮凝沉淀+过滤”工艺让水质达标,37.2亩的厂区可满足整个麻柳智造城的生产用水需求。“自水厂投用后,我们再也不用为用水问题发愁,生产效率提高了15%。”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主管说。
不止于水,园区的能源保障同样扎实。开江220kV变电站与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投运,让供电稳定性大幅提升;年输送能力1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直输管道,为企业生产提供充足“底气”;污水处理厂同步落地,实现“生产用水有保障、生态环保不打折”。“我们挂图作战解难题,聚焦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核心需求,就是要让企业轻装上阵谋发展。”麻柳智造城前线指挥部工作人员黄华的话,道出了园区服务企业的初心。
产业集聚
激活发展“引擎”
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同栽下的“梧桐树”,引来了产业发展的“金凤凰”。作为园区龙头企业,方大达钢新厂区的落地投运,不仅实现自身从传统制造向高端绿色智能化的转型,更像一块“强磁石”,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20余家企业集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产业生态。
“从原材料进场到产品发货,道路运输便捷;水、电供应稳定,让我们能满负荷生产。”方大达钢设备材料公司副经理孙庆坦言,园区的配套保障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如今,麻柳智造城已从昔日的一片热土,蜕变为初具规模的产业新城——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生活配套逐步完善,生态环境宜居宜业,一幅“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