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近年来,渠县深挖土地利用率,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稻虾综合种养,实现生态循环与效益提升双赢。
金秋时节,渠县渠北镇山坪村300多亩稻虾养殖基地里,肥硕母虾腹部布满虾籽。据了解,这些虾籽不久后将转移至预留的再生稻田,借助稻虾共生模式越冬。“极寒天气时,稻桩能为小龙虾保暖,再生稻田温度比普通精养池高3到5度。”渠县新澳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雷友胜介绍。
相较于单独建池养虾的高成本模式,稻虾综合种养优势显著。小龙虾可帮稻田除虫,排泄物能作水稻有机肥;再生稻则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场所与生物饵料,形成高效“生态循环链”。
自2022年推行该模式以来,基地实现“一年三季虾、一季水稻”的产出,每亩平均利润翻4倍。“单种水稻每亩利润约1200元,稻虾结合可达9000多元。”雷友胜说。
生态种养不仅提效增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仅山坪村,集体收入就从两年前的3000多元增至今年的1.6万元,增幅达5倍。
目前,渠县正结合各地地理环境与种植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示范作用,科学规划布局,打造高标准示范养殖基地,力争创建稻虾区域公共品牌,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增效”目标,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产业综合效益。(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