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11时至22日15时,渠江干流水位明显上涨,其中三汇水位250.87m(净涨10.20m),流量7400m3/s;渠城水位239.45m(净涨9.45m),流量6250m3/s……”9月22日,在渠县水务局防汛值班室监控平台,一组组监控画面和跳动的数值清晰显示着当前河道的水情,一旁的值守人员紧盯屏幕,密切关注着全县河流流量和水位情况。
完善的防汛减灾责任体系,是渠县打好防汛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渠县境内水系发达,汛期内极易发生洪涝灾害。近期,受连日强降雨天气影响,渠县再度绷紧防汛减灾“责任弦”,在强化监测预警能力、排查整治各类隐患、落实重点领域防御和提高防汛队伍实战能力等方面下足功夫,“一盘棋”推进防汛减灾工作,确保安全度过汛期。
压实责任到岗到人
拉网排查除隐患
“既要防江河涨水,也要防山体滑坡,当前雨情叠加,防汛防地灾必须两手抓、两手硬。”9月17日,渠县防汛防地灾联合调度会商会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中心召开,会上县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围绕近期雨情水情走势深入研判,逐项细化部署各类防范措施。同一时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指挥长进驻一线坐镇指挥,实时统筹调度资源,现场督导各乡镇、部门将措施落地。
“接到预警信息后,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山洪灾害基层责任人立即到岗履职,加密山洪灾害危险区巡排查频次,根据雨情、水情适时组织人员转移避险。”据渠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先后发布中小河流预警、山洪灾害预警各3期,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7条,推送预警信息30000余条。37个乡镇、18处水电站、19处堤防、94座水库及222处山洪灾害危险区、91处地质灾害点责任人,均实现责任到岗到人。
责任落地是防汛的“压舱石”。渠县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防灾人员直接责任,落实“县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干部包户”责任制,推动工作力量逐级下沉,把防汛准备、队伍组织、监测巡查、应急调度、抢险救灾等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工作人员,确保责任不悬空、工作不脱节。
防汛减灾,关键还在“防”。今年汛期来临前,渠县便提前部署,成立8个专业检查组,聚焦河岸堤防、水库大坝、山洪沟、地灾隐患点等风险点位,从3月起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一患一档”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措施、时限”三张清单,实行“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关口前移避险
提前转移保平安
“请各家各户不要在临水区逗留,尽快远离危险区域……”9月19日,在渠县三汇镇环城社区环城路临三汇镇农贸市场附近,5名值勤人员值守现场,不时用喇叭喊话,劝退围观涨水的群众。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岸边10余米处已拉上警戒线,河水漫入低洼地区的空商户内,随着湍急流水冲刷,浅水区水位上涨趋势明显。
“目前的水位线接近12.5米,每天我们都安排值守人员在现场盯防,实时关注水位变化。其实在获知汛情预警信息后,9月17日,我们就通知了辖区内商户和居民进行搬迁转移,现场共转移避灾群众65户109人。”渠县三汇镇环城社区党委书记刘波介绍,社区已成立3支应急队伍,足额储备救生衣、手电筒等应急物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
记者了解到,三汇镇地处巴河、州河和渠江交汇处,且位于渠县城区上游,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防汛关口前移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提前做好群众转移工作,三汇镇还针对防汛薄弱点制定了应急预案,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与清点流程,设置了应急救灾临时安置点,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充分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当天,在三汇镇白塔社区二组狮子树湾地灾监测点,地灾监测员黄树花也在同步进行着日常隐患排查工作。“这几天连续下雨,我每天要到地灾监测点巡查四五次,一旦发现山体裂缝、土石松动等情况,会第一时间向村上汇报,组织周边村民紧急撤离转移。”黄树花告诉记者,这样的巡查工作已完全融入日常生活,即便遇到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应对。
这份“从容”背后彰显的是不断完善的防汛体系。近年来,渠县始终严格落实“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及时组织强降雨落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点及低洼易受淹区域的受威胁群众,实现闭环转移避险。在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上,对全县水库、水电站实施“一库一策”预泄腾库,常态化组织力量对山洪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及城市低洼地段开展动态巡查;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乡镇主要领导及工作人员全员在岗在位、靠前指挥,县级挂包领导全部下沉至联系乡镇督导检查,形成“县乡联动、全员备战”的格局。
应急物资前置
科学调度防险情
“所有装备都检查完毕,油料、救生衣等物资也已补足。”近日,渠县应急救援大队队员郑景中正和队友们对冲锋舟进行集中检查调试,他们所在的渠江岸边备勤点,是该县沿江设置的多个应急前置点之一。
为筑牢防汛应急防线,渠县全面落实全时段应急响应机制,县应急救援大队及消防大队全员备勤值守,44支救援力量全面备勤值守,7支抢险应急队伍,16台物资车辆携装大型应急救援装备82件以及帐篷、冲锋舟、应急照明设备等物资前置到沿江临河重点区域,确保出现险情时,第一时间抵达救援。337艘船舶全部进入22个停泊区、41个停靠点,渠江“十道防线”18艘救援船舶,52名抢险人员已全部集结到位,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水上安全。
“我们把物资放在‘离险情最近的地方’,就是为了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运得到、用得上。”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重点区域的物资前置点已实现全覆盖,能快速响应各类突发情况。(王彦力 邹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