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轰鸣声中,一栋栋危楼悄然退场;塔吊林立之下,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居民笑颜里,一个个梦想破土萌发,一份份期盼落地成真……今年以来,通川区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攻坚之姿,将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全力推进26个危旧房改造项目,书写着一部以城市更新推动民生升温、以品质提升见证时代进步的壮阔诗篇。
项目攻坚
建设现场热火朝天
民生工程全速推进
金秋时节,走进通川区东城街道滨河东路野茅溪片区的润民苑项目施工现场,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两台高大的塔吊挥舞长臂,不停地将各种建筑材料精准转运至作业面;100余名施工人员分散在各个区域,有的绑扎钢筋,有的安装模板,有的操作机械;50余台(套)机械设备轰鸣作响,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这片45亩的土地上,正奏响着一曲城市更新的动人乐章。
“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已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四川德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林天福指着施工图纸介绍道:“目前,A地块4号楼土石方开挖、护壁施工和地下室独立基础捡底已全部完成,砖胎膜完成90%,防水及保护层完成40%;B地块1、2、3号楼土石方开挖和护壁施工完成95%,5号楼已施工至地上四层。”
通川区东城片区一期城市更新(润民苑)项目是达州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片区原有房屋多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预制结构老房或自建房,部分经多次改扩建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制约区域发展,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规划以提升区域面貌、满足市民品质居住需求为核心目标,新建高层住宅4栋(包含6个单元)、幼儿园1所、多层独栋商业1栋、裙楼商铺2处及地下车库车位843个。同时,项目还精心规划了小区绿地、环形跑步道、健身区、羽毛球场、街角公园、街头运动区、养老服务中心、儿童活动区等配套设施,全方位提升未来居民的生活品质。
据达州市通九州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龚伟介绍,按计划5号楼将在9月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4号楼地下室施工完成。力争到年底1、2、3号楼地下室全部完成、进入地上结构施工,4号楼主体结构施工至12层,5号楼外装饰完成。整个项目预计2026年10月完成全部主体工程,956户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梦”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以旧换新
姚家大院摇号选房
居民圆梦幸福启航
与此同时,通川区首个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项目——姚家大院民生花苑小区迎来首期摇号选房。420户1160余名居民告别“老破小”,选到好房子,标志着达州破解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难题,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的探索结出硕果。
在姚家大院民生花苑小区新房选房会现场,居民们早早排起长队,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选房。选房流程设计科学公正:居民手持身份证、户口本和危旧房“以旧换新”委托改造协议完成登记后,先进行一轮选房顺序抽号,再按顺序抽号选房。整个过程透明公开,居民们既紧张又兴奋。
74岁的简传碧一家通过摇号,成为第2位选房的居民,如愿选到了心仪的新房。“我非常满意。房子采光好,我们去看了,选了套房子,幸福就在眼前。”简传碧脸上洋溢着笑容。
通川区姚家大院片区改造项目位于西城街道牌楼社区,主要包括姚家大院、京陵电器厂、红旗旅馆、农机公司、天泰药业“五大板块”,占地面积约37.33亩。这里曾经房屋破旧、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是典型的城中村。改造工程启动以来,420户危旧房屋被推倒并原址就近重建。如今,新房将配备电梯、花园及各种便民设施,还靠近学校和医院,旧房改造让片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梯房、小区房,环境又好,我还选了一个100余平方米的房子,住得高、看得远、安逸,心头高兴。”居民刘国才难掩激动之情。
本次选房房源共有516套6种户型,套内面积从5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原居民在套内面积同等置换的基础上,按照不同档位进行补差。选房共分成7个批次,在4天内分时段完成资格查验、房型确认等环节。
居民冉伦算了一笔账:“对我们家里人来说,这基本上就算是最好的一个房型了。算下来也没添多少钱,就能住上高品质的商品房,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民心所向
干部一线解难题
群众支持助改造
危旧房改造既是城市更新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如何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是改造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在通川区朝阳街道四合头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推动了签约工作顺利开展。
“杜老师,我们是中心城区改造工作组的,过来问一下你们一些改造的事情。”“哦,请进请进。”这样的对话,近来在四合头片区频频上演。
自签约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朝阳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迅速响应,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严格执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组织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进行多轮宣传,面对面讲解政策、回应关切,全力以赴推进这项重大民生实事。
“我们这个房子已经有二三十年了,这里的环境确实比较乱,路窄,排水也不好,以前的供水也不是很好。”朝阳街道四合头社区居民唐科蓉表示:“看了他们的规划,以后我们这里要修广场、公园,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我们还是相当期待的,也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在系统推进居民户签约的同时,工作人员还逐一走访临街商户,开展精准宣传,确保政策传达无死角、无遗漏。他们不仅耐心解读补偿方案,还帮群众细算“经济账”“环境账”“长远账”,以真心换理解,以诚意促支持。
居民刘明华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说实话,既舍不得也期待。舍不得这里的邻里情,期待的是我们新的生活环境。社区工作人员都来了好多次,连补偿方案的每个细节都解释得清清楚楚,所以我们也是大力支持。希望这个项目早点建成,我们也好早日搬进新家园。”
未来可期
老旧小区焕新颜
宜居通川展新卷
通川区危旧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同片区居民需求各异。为此,通川区创新采用“以旧换新”、维修加固、原模式改造等多种模式,精准满足群众需求,高效推进改造工作。
据了解,通川区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原有23个,新增4个,调减1个,共计26个,涉及群众2.5万户,改造面积255.2万平方米(包括老旧小区改造),预计投资66亿元。其中以旧换新12个(新增姚家大院、市物资局家属院、阳平片区,调减外贸家属院),维修加固10个,原模式4个(新增塔沱片区)。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启动23个,其中已完工项目18个(10个维修加固,8个“以旧换新”异地安置),在建项目5个;开展前期项目2个;拟计划调出项目1个。这种分类施策、多元推进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改造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从“忧居”到“优居”,从“旧貌”到“新颜”,从“盼安居”到“乐宜居”,通川危旧房改造的生动实践,不仅改出了城市的新面貌、改出了居住的新环境,更改出了群众的新生活、改出了民心的新温度。
一纸蓝图正渐次落地,一片热土正重焕生机,一座宜居之城正加速崛起。随着改造工程持续推进,通川正以更有力的笔触勾勒现代都市轮廓,以更温暖的情怀托起万家安居梦想。未来,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有质感,人民的幸福更有厚度,通川的美好画卷,正在一砖一瓦中依次铺展。(彭华 唐海 李治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