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近年来,宣汉县关工委牵头组织“五老干部”搭建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让山区孩子在周末与节假日不再孤单。
又是一个周末,宣汉县东乡街道三河中心学校的活动室里暖意融融。5名来自县城的退休干部和教师,正陪伴着50余名寄宿学校的留守儿童。孩子们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在书法、剪纸、中国画等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每个周末都有各种活动,我最爱学传统书画,有爷爷、老师和同学陪着,再也不觉得孤单。”学生彭晓雨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宣汉县曾是国贫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农村留守儿童达2.7万人。周末及小长假期间,部分留守儿童面临“学业失教、生活失管、亲情失缺、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难题。2020年起,宣汉县关工委深入全县24个村(社)和13所学校走访调研,尝试依托村(社)阵地开展陪伴照料,但受限于村域面积大、阵地狭小等因素,效果未达预期。
为破解困境,宣汉县关工委组织人员辗转省内外多地,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牵头试点创建周末假日寄宿学校。该模式以现有乡村中小学校为载体,整合学校资源,统一照管留守儿童周末假日的食宿与安全,同步开展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全学期、全时段关爱长效机制。“这不仅是活动和学习场所,更是汇集资源的综合平台,对孩子心理健康和良好习惯养成帮助很大。”三河中心校教师郎永琪说。
如今,周末假日寄宿学校成效显著: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效化解,生活安全更有保障,学业品行和身心健康持续提升。仅4年时间,该模式便从最初的3所学校扩展至55所,惠及近万名山区儿童。
在关爱下一代工作中,宣汉县关工委还发动多部门、单位及企业参与,先后资助1079名困难学生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其中247人考入理想大学。在“金秋助困圆梦大学”活动中,县关工委牵头筹集资金1599.5万元,助力近6680名大学新生踏入校园。
宣汉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张宗昭表示,将持续完善关爱模式,汇聚各方力量为留守儿童成长保驾护航,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添力,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杨鹰 刘强 姚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