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金秋时节,万源市蚕茧迎来丰收旺季,白果镇长洞湖村的裕丰蚕业家庭农场里,方格网上簇结的蚕茧饱满厚实,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取茧。
近年来,万源市将桑蚕产业作为特色富民抓手,因地制宜铺就种养增收路。依托当地富硒生态环境,万源蚕茧颜色洁白、颗粒均匀、茧壳厚实硬扎,属优质高档蚕茧,出丝率高,是蚕丝被、蚕丝面膜等高档商品的核心原料,市场竞争力十足。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精准助力下,白果镇创新推行“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让桑蚕产业成为串联惠农富民的关键纽带。“目前年产茧可达10吨左右,按市场价70元每公斤计算,总价格能达到80万元。”农场主谢青松笑着介绍,眼下农场第4批桑蚕订单已整装待发,即将发往广安。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惠及更多群众。今年,白果镇通过桑蚕产业预计实现村集体分红3万元、群众土地流转收益近10万元,加上劳务开支30万元,三项收益累计为群众增收43万元,同时有效带动4500余人次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平时采桑叶、养蚕、取茧,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产业发展得好,我们就有稳定收入。”村民王长玲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如今,依托桑蚕等特色产业带动,白果镇7个村已实现“村村有岗位、户户有增收”,产业规模效益持续凸显,形成企业壮大、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良性循环多赢格局。“
全镇3个东西部协作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白果镇镇长刘津津表示,将切实发挥项目效益,以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导向,推动肉鸽养殖扩群、肉牛培育提质、桑蚕种养扩面,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摇钱树”、乡村振兴的“顶梁柱”。
据了解,近年来,万源市始终锚定“生态、富硒、有机”资源优势,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持续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在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同时,不断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陈纬 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