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达州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号角吹响,通川区锚定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核心目标,以通川经开区为核心战场纵深推进“筑巢、引凤、护航”三大战略举措。如今,这片产业沃土已从传统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跃升为工业总产值超321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92%的现代化产业高地,在智慧中医药、智能制造、农产品加工三大领域多点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智慧中医药领域,通川经开区九州通川东北智慧煎药中心的智能化场景颇具代表性。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系统接收各医院处方,全自动设备精准完成调配、煎煮、包装全流程,药品最终通过物流直达患者手中。作为通川区重点招商引资成果,该中心以“互联网+智慧中医药医共体”模式,助力医疗机构落地紧密型医共体政策,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破解“中药保管难、药房占地大、百姓取药不便”等痛点,实现患者“看病、缴费、免费配送、全程追溯”一体化服务。“让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是我们项目的核心目标。”达州九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录奎表示。
智能制造赛道上,通川经开区同样抢占先机。全市首家氢能链主企业聚智(达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内,小型化氢能混合动力系统生产线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我们的核心技术处于全球前沿水平。”公司副厂长熊树泉介绍,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建成后将形成20万套动力系统、3万辆整车的产能规模,助力通川牢牢占据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智能化升级同样亮眼。达州禾丰二期项目现场,总投资5000万元的智能化生产线已基本完成调试,专注于高原牦牛精料补充料等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今年公司整体经营完成率已超60%,较去年同期增长21%。”达州禾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苟忠剑透露,项目建成后,企业两期总年产值预计达25亿元,年缴税收1500万元,将为通川打造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百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通川经开区已集聚企业37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2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先后获评“国家级品牌建设示范区”“省级绿色园区”,跻身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
“我们将持续落实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扛实主城担当。”通川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陈超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项目推进、增强服务效能,深化“进千企、解万难、促发展”活动,强化水电气热等要素保障,推动更多服务事项纳入“一站式”帮办,让企业发展更舒心,奋力书写主城工业振兴新篇章。(魏磊 郑俊 孙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