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源市政法机关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着力构建“协同联动、精准打击、立体宣传”的拒执犯罪全链条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统筹、政法单位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万源市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线索13件14人,公安机关立案8件8人,移送检察机关4件4人,已判决3件3人,各项指标均创历年新高。其中,万源市法院打击拒执人数、案件数在达州市排名第一,相关工作经验在川渝执行协作工作联席会上作交流发言。
高位统筹强保障。万源市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万源市法院成立“打击拒执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协同作战。2024年以来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移送拒执犯罪线索10件10人,实现领导决策与办案实践“双轨并进”。
部门联动聚合力。全面构建“大政法”工作格局,成立“法检公司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1+1”联络机制。通过3次联席会议明确证据标准、移送程序及职责分工,打造“侦查—起诉—审判”绿色通道,统一执法司法尺度,3件判决案件办理周期平均压缩至60天,较往年提速40%。
内部协同提质效。万源市法院首创“双重预审”机制,由执行局局委会先行对拟移送线索进行合法性审查,再会同刑庭开展“联合预审”,确保移送线索精准率达100%。同时,建立执行与审判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分析拒执犯罪趋势,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形成“立审执破”全流程闭环管理。
突出精准打击,创新“技术赋能+分类施策”打击模式
科技赋能固证据。依托“智慧法院”等平台,万源市法院“执行110”团队在拘传、拘留被执行人过程中,同步核查移动支付记录、消费轨迹等电子数据,通过全程录音录像固定拒执证据,10件案件通过手机搜查等方式获取关键证据。公安机关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涉嫌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的被执行人开展溯源追踪,提升侦查效率。
柔性预警促执行。建立“拒执风险分级预警”机制,对执行中发现存在拒执嫌疑的被执行人,一律送达《涉嫌拒执犯罪预告书》,明确告知法律后果。对16名被执行人实行“警示约谈+履行缓冲”双重机制,促成7件案件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靶向攻坚强震慑。聚焦转移财产、拒不报告财产、暴力抗法三类行为,构建“查控—取证—追责”闭环治理体系。全市判决的3件拒执犯罪案件中,2件为“拒不报告财产”,1件为“转移财产”。通过集中开展“春风行动”等执行行动,形成对拒执犯罪的强大震慑。
深化宣传教育,打造“多维覆盖+全民参与”宣传矩阵
多平台曝光增强警示效应。全市政法机关利用“两微一抖”新媒体矩阵平台,常态化发布拒执犯罪典型案例,开展失信被执行人集中曝光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发布典型案例4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02人次,形成“打击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氛围。
多主体参与提升司法透明度。建立“代表委员+律师+社区工作者”多元见证机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重大执行行动,随案发放《见证执行记录本》,收集意见建议23条。同步建立“一案一表”台账,及时反馈见证情况,有效提升执行工作透明度和群众认同感。
多形式教育强化法治意识。编印《拒执犯罪警示案例手册》200余册,发放至被执行人及社区、企业;组织23名被执行人旁听拒执罪庭审,促成11件案件当庭和解。通过“法律七进”等活动,开展拒执犯罪普法宣传6场,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推动形成“诚实守信、反对拒执”的社会共识。(李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