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川主乡的5000亩金槐迎来采收季,金黄槐米挂满枝头。在开江县的辣椒地里,红彤彤的果实也十分诱人。两地依托地域特色,深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在川主乡普乐村的千亩槐林里,村民们头戴草帽、手持工具,麻利地采摘着槐米。装满四轮车的槐米堆得冒尖,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弥漫。
金槐因金黄的花和籽得名,其花蕾加工后形似米粒,便是俗称的“槐米”,兼具凉血止血、降压减脂的功效。川主乡独特的丘陵气候,孕育出的槐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芦丁含量高,成了收购商眼中的“香饽饽”,常年供不应求。
“现在一年四季都在这里干活,一年能赚1万多元。”普乐村村民周仟告诉记者。
四川槐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理陈南旭表示,今年是金槐丰收年,产量较去年提升了30%,亩产达到了300余斤。目前,金槐主要是作为原料销往上海、广西等地。
“我们正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资1100余万元对金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加强与川农大合作,举办培训班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推出金槐酒、金槐茶、金槐蜂蜜等系列产品。目前,全乡种植金槐5000余亩,农户年均增收4500余元。”川主乡党委副书记马晓咏介绍道。
日前,开江县甘棠镇的辣椒也进入采摘旺季。在冠子山村的田间,红彤彤的辣椒缀满枝头,村民与党员干部忙着采收、装袋,一派丰收景象。
四川智农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才兵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和甘棠镇10个村合作,种植了350亩辣椒,都是公司统一供苗、供农资、教技术,现在收购的辣椒可以达到收购要求。”
据甘棠镇副镇长王伟介绍,今年,该镇与公司开展辣椒种植订单式合作,总产值预计可达16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从金槐的“产业链延伸”到辣椒的“订单式保障”,两地特色产业虽路径不同,却都以实干绘就了“产业兴、百姓富”的画卷。如今,金槐成了川主乡的“致富米”,红辣椒映红了开江甘棠镇的增收路,特色产业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