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暑假就愁孩子没人管,现在托管营就在园区里,下班就能接,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在开江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门口,刚接完孩子的信连科技有限公司职工陈小艳笑着说。这个夏天,共青团开江县委推出的助企护苗“爱心托管营”,成了当地家长口中的“及时雨”。
聚焦暑期儿童“看护难”这一民生痛点,团县委创新“聚合力、提效力、强耐力”三力聚合模式,用“小托管”为家庭与企业撑起“大安心”,交出了一份接地气、有温度的民生服务答卷。
聚合力
众人拾柴搭起“安心巢”
“既有大学生哥哥辅导作业,又有民警叔叔讲安全课,孩子在这里我们特别放心。”说起托管营,家长潘安琴赞不绝口。这份安心,源于多方力量的共同托举。
为打破单一主体服务壁垒,团县委牵头拉起一张“资源网”:103名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伍,给70余名孩子提供“多对一”看护;把托管点设在县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盘活现有场地资源;联动税务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单位“送课上门”,税法小课堂、消防演练、急救技能培训等课程让托管内容更丰富。
“以前各单位想帮忙但力不从心,现在拧成一股绳,服务力量一下子就足了。”团县委副书记徐鑫介绍,通过资源“大整合”,托管营从场地到师资再到课程,都有了坚实保障。
提效力
课程升级让托管营变“成长营”
“我今天学了用稻草编小兔子,还知道了我们开江的大闸蟹是怎么长大的。”刚上完非遗手工课的小学生陈星潼,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展示。
托管营不只是“看孩子”,更要“育孩子”。团县委设计“1+X”课程模式,以基础看护为核心,筑牢安全与日常照料的“基本盘”;在此基础上拓展特色内容,健身操、才艺互动让孩子们动起来,非遗文化手工、特色水产科普等本土元素则让他们更懂家乡;实用技能课更是“干货满满”,从税法知识到安全防护,助力孩子全面发展。
“以前以为托管就是写作业,没想到这么丰富。”志愿者颜妍说,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活动中开怀大笑,就知道这份付出很有意义。
强耐力
长效机制让温暖“不打烊”
“下周能不能加一节绘画课?孩子特别喜欢。”“我们厂区离得远,以后能在镇上设个点吗?”面对家长们的建议,托管营的工作人员一一记下,纳入改进计划。
团县委深知,民生服务不能“一阵风”。他们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家长反馈和孩子需求优化课程;计划在全县增设托管点,让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性循环。
“托管营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团县委负责人付艺菲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完善“三力聚合”模式,让暑期托管服务更贴心、更持久,用实际行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破解民生难题提供更多开江经验。(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