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汛期来临,大竹县以“人防”为基、“物防”为盾、“技防”为翼,构建全方位防汛减灾体系,通过压实责任、落地预案、覆盖智能设备,筑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护墙”。截至目前,已成功转移群众2172户3887人次。
在永胜镇永兴社区,由镇村干部组成的监测员每日沿清溪河(铜钵河支流)巡查。该社区二道拱桥(敬老院)一带因河道环境特殊,被列为山洪灾害危险区。永胜镇严格落实“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实行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监测员24小时值守,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河段河长开展常态化巡河,已发现整改5处隐患。
“我们对该点位实施跨河便桥改建与河道截弯取直、拓宽加固,还加装雨量和水位监测设备,通过报警器及时向群众发预警。”永胜镇党委书记曾帼令介绍道。
作为集城镇供水、农田灌溉、防洪抗旱于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乌木滩水库同样筑牢防汛安全网。水库管理所投入560万元建设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水位、降雨量、大坝变形等关键数据。
“我们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体系,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措施,提升工程运行质量。”乌木滩水库管理所副所长吴成忠说。
据了解,大竹县全面推行“五级包保”责任体系,即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实现防汛责任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安装114套信息化监测设备、57套视频监测设备、152套自动化预警设备,实行“隐患点精准管控+风险区动态防控”模式。今年以来,已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9期、山洪灾害蓝色预警6期。
“我们始终绷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抓好会商研判、监测预警、避险转移和应急值守,守牢底线确保安全度汛。”大竹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黄如刚表示。(魏磊 姚兰 孙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