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毛绒挂件,既是年轻人背包上的潮玩装饰,更是达川区推动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的“金钥匙”。如今,一个个灵动可爱的毛绒玩具,正通过产业链延伸与就业岗位创造,在当地书写“小物件撬动大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达川区平滩镇,毛绒玩具产业已形成显著集聚效应。走进当地的达州晶鹏动漫科技有限公司,8条全自动绣花机生产线与14台激光机正高速运转,每日可产出10万张造型各异的裁片。这些面料经缝制、充棉等工序后,便变身功夫熊猫、塔妮兔等热门玩偶,销往全国多地市场。
“公司有固定客户5至6家,单家订单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全年总产值可达几千万元。”公司生产负责人胡天容介绍道。
距离晶鹏动漫不远的达州市华清东旭玩具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同样一派忙碌景象,产品供需旺盛。“目前工厂订单已排到9月底,正在生产的7万只草莓熊玩偶已进入尾声,接下来将投入3万只兔子挂件的生产。”公司负责人肖榜军说。
据统计,平滩镇目前已聚集毛绒玩具企业18家,其中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千万元级企业2家,产业年总产值突破2亿元。从面料裁剪到成品组装,从设计研发到包装物流,一条“龙头企业引领、中小厂商配套”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已初步成型。
“我们将重点聚焦‘小微企业园’建设,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贷款融资、招工用工、电力交通等实际难题。”平滩镇副镇长伍美君表示,后续还将助力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研、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条,带动中小厂商共同进步,推动当地玩具产业持续壮大。
毛绒玩具产业的发展红利,也在不断向乡镇社区辐射。在达川区管村镇东顺社区,一座玩具加工厂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记者走进车间看到,工人们娴熟地完成翻皮、充棉、缝口等工序,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玩偶雏形在指尖诞生。
“我们与北海、东莞等地的大型玩具厂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订单量十分饱和。”东顺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德清介绍,该加工厂年产值约300万元,采用“集中管理+居家代工”的经营模式,既保障了核心产能,又有效解决了社区“一老一小”家庭的就业难题。
“以前在外地打工,没法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既能兼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收入。”社区居民王玉兰的话,道出了不少从业者的心声。
如今,达川区的毛绒玩具产品不仅占据国内各大城市商超货架,还通过跨境电商“漂洋过海”,走进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当地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到市场对接、物流保障,全方位的支持让“小玩偶”真正成为撬动区域经济的“大支点”。(陈纬 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