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进入关键阶段。通川区树牢底线思维,紧盯重点隐患点位,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地灾治理工程,通过“拉网式排查+精准化治理”双措并举,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在梓桐镇两河村4组老鹰沟滑坡治理工程现场,挖掘机、搅拌机、震动机等机械持续作业,工人有序开展沟槽开挖、重力挡土墙浇筑、拆模等工序。作为通川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该工程自今年7月进场以来推进迅速。“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清危、抗滑桩、桩板墙、A1重力挡土墙施工全部完成,B1重力挡土墙基槽开挖完成90%。”四川煤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李柏介绍。
据悉,老鹰沟滑坡直接威胁下方20户70人及480万元财产安全。此次治理采用“清危+抗滑桩+桩板墙+挡土墙+截排水沟”综合工程措施,同步修复受损路面与院坝、加装防护栏杆,总投资约150万元,旨在从根本上稳定滑坡体。“我们会强化项目统筹协调与要素保障,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把质量关加快建设,确保今年9月中旬全面完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达州市通川区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股股长王畅说。
治理一处,安心一片。凤北街道犀牛山社区河角崩塌点,曾因降雨诱发900立方米山体崩塌,严重威胁14户53人及约400万元财产安全。如今,通过清危及加装主动网、被动网,该崩塌点已完成治理。“以前这里常滑坡,下暴雨就得转移群众,一年要转几十次,影响生活生产。现在有了防护设施,心里终于踏实了。”该社区3组组长李立明感慨道。
据了解,通川区地处丘陵地区,山地河流多、地质复杂,地灾易发频发。经“坡到顶、沟到头、全覆盖、零死角”拉网式排查,全区现有在册地灾隐患点61处,均建立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每个点位都设公示牌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预警信号。其中,18处已安装监测设备,11处纳入避险搬迁安置工程,19处纳入工程治理(9处已完工、10处正在施工),另有13处正申报省厅项目储备入库。
“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加大61处地灾隐患点巡排查力度,做好避险转移与管控,坚决确保无一例因地灾导致的伤亡事件发生。”王畅表示。(唐明学 张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