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达州中心城区,达州高新区近年来持续贯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基本思路,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同时,以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级治理让绿水更绿
8月的铜钵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如此优良的水环境,与达州高新区多年来持续推行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机制密不可分。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深入打好河流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水质提升、环境改善、景观美化”的总体思路,以“河长制”工作模式为抓手,在河流断面系统性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治与水生态修复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具体实施中,达州高新区通过推行“三级河长”管理模式,将流经辖区的州河、铜钵河、双龙河和幺塘河4条河流,以及梨树坪水库和岩峰洞水库2座水库的管理任务细分,明确各级河长职责边界,通过“定人、定责”机制,形成全域覆盖、责任分明、快速响应的监管网络,实现水环境问题从发现到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已设立区级总河长2名、乡级河长9名、村级河长37名、巡河员与护河员150余名,构建起区、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的监管网络,辖区水环境治理已完成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的升级。
在成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达州高新区也在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升级。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达州高新区已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先后新建了斌郎街道和幺塘乡两处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时,补齐了幺塘乡阁溪社区和河西村片区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河东、堰坝片区和秦巴轻工园污水管网的短板。如今,达州高新区已实现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要确保水体水质得到改善,监测也是重要一环。在充分提升辖区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达州高新区还陆续投入大量资金,为辖区各个河段完善了24小时自动水质监测设备,并主动将监测数据与省水质监测数据库直接相连,确保水质数据实时共享。截至目前,州河、铜钵河(高新区段)水质达标率为100%,幺塘河、双龙河、斌郎河水质已达国家三类水质标准。
“四库”联动让青山生金
通过护林站的瞭望点观察辖区林场是否存在各种突发情况、实地走访各个隐患点位并进行打卡,将当日巡查记录合并形成工作台账提交给街道林业站,林业站汇总整体数据后提交给区级主管部门……这是如今达州高新区辖区200余名护林员的工作日常。通过环环相扣的联动机制,达州高新区的森林面积已超13万亩,覆盖率达27.1%。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绿色发展基石。近年来,达州高新区通过深入贯彻“两山”理念,构建起从基层护林员到区职能部门的多级责任联动机制,重点推进森林防火、退化林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森林管理保护工作,辖区森林资源得到稳步、健康、持续增长。
据达州高新区城乡融合发展中心副主管王海贤介绍,为确保责任在基层护林员处落实到位,达州高新区还构建了以基层护林站为基点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辖区按林区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护林员,并通过街道微信群进行巡查打卡考勤,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
据统计,在达州高新区这套由上而下的多级联动责任模式管理下,辖区护林员每年可累计巡林2万余次,职能部门可形成护林台账1000余份。数据显示,通过该模式管理以来,达州高新区的森林覆盖率实现逐年稳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30%以上,碳汇能力增加20%以上。
在现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达州高新区正根据《达州市“森林四库”建设规划(2025—2030年)》的要求,充分发挥辖区林业资源优势,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增收的双赢。
根据规划,达州高新区正依托辖区森林资源与现有产业,在辖区全面发展林下种植与养殖产业,计划在2027年以前,实现林下种植年均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超100人、人均增收超1.5万元,并借此打造省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园;林下养殖业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同时孵化出本地养殖品牌10个以上。
此外,达州高新区还将依托火烽山、铁山等森林资源,招引企业开发森林康养休闲项目,打造一批高品质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计划到2027年,森林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人次,产值超100万元。
循环发展让产业更优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除了通过加强保护治理守护绿水青山外,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构建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也是达州高新区贯彻“两山”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家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固废成为另一家企业的重要原料,两家企业之间不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是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景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现状。
磷石膏是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是达州高新区构建循环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实践之一。其具体生产流程为:瓮福达州化工将磷石膏副产物提供给四川景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其加工为坚固耐用的石膏砌块、石膏条板及水泥缓凝剂后进行销售。
在这样的循环生产模式下,瓮福达州化工每年产生的100余万吨磷石膏已经实现完全消纳,曾经只能弃置的工业副产物,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绿色环保的新资源。
瓮福达州化工与景达新材料公司之间的这一合作,不仅彻底改变了磷石膏的处理困境,更是达州高新区从产业领域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实践。
近年来,达州高新区正按照“布局优化、产业成链、企业集群、物质循环、创新管理、集约发展”的核心思路,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小循环”与企业间副产物再利用“中循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逐步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通过主动引入副产物加工企业、鼓励辖区企业进行循环化升级等方式,当前,达州高新区已形成磷石膏综合利用、焦煤油废气回收再利用、清洁能源发电等多类型绿色循环产业,年二氧化碳减排超过120万吨。
放眼未来,达州高新区还将积极依托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这一百亿级锂电项目,联动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等地,构建以锂电池原材料生产为上游、各类锂电池产品应用为中游、锂电池产品回收再利用为下游的锂电池材料循环产业链,继续为园区的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提供动能。(王灿然 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