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企业发展动力澎湃。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建立市、县(区)、金融机构“三级联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摸清需求、搭建桥梁,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小微企业及重点企业,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全市累计向2万余户企业授信放贷近400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机制搭桥:
从“企业找钱”到“钱找企业”
“过去融资靠‘跑腿问’,现在专班‘送上门’,3天就拿到贷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说起融资经历,大竹县金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监事兰承香至今仍感慨万千。这家集苎麻育种、加工及农机研发于一体的企业,今年因扩大规模面临资金压力,县“三级联动”工作专班上门走访时得知企业资金需求后,当即协调银行上门考察,短短3天便完成放贷。如今,企业研发的苎麻打剥机械单月销量达500台,销售额超150万元。
这样的高效对接,源于达州“三级联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精准运作。该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联合达州金融监管分局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地毯式摸排企业融资需求,梳理审核后形成推荐清单推送至银行机构,变“企业找钱”为“钱找企业”。
政企协同:
金融机构“量体裁衣”解难题
机制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对专班推送的推荐清单,我们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快速直达有需求的企业。”达州农商银行大竹支行副行长邓秋蔓介绍,针对清单内优质小微企业,银行优化服务流程,缩短审批时间,让信贷资金“快达快用”。
中国银行达州分行则聚焦产品创新,为企业定制融资方案。“机制成立以来,我们已为2600余户市场主体发放贷款39亿元。”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主任谢嘉说,个性化服务让更多企业享受到金融支持。
四川荣煜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专班帮我们整理需求、对接银行,很快就拿到500万元资金。”公司总经理余红春说,资金及时到位,保障了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则获得6100多万元授信,且利率较以往下降,“融资成本降了,我们和下游养殖户的经营压力都轻了。”公司总经理刘津源坦言。
数据见证:
400亿元活水滋润实体经济
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达州“三级联动”工作专班累计走访各类市场主体近20万户,其中小微企业走访率达90%;通过需求推荐,2万余户企业成功获得授信,累计放贷金额近400亿元。
“我们将继续发挥机制作用,加大走访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创新产品、降低成本,打通融资堵点。”市发展改革委财办秘书科科长张颖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滋润实体经济,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符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