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网格化管理筑牢基础、议事协商凝聚共识、柔性执法优化服务、联动共治破解难题,并最终落脚于思维转变和长效机制的构建,达州东部经开区以“全民共治”的金钥匙,让曾经的“堵点”“痛点”焕发新颜,共同探索出一条巩固治理成果、提升宜居水平的长效之路。
近日,走进亭子镇文教城焕然一新的老街小区,干净整洁的街道、规范停放的车辆、商户有序的经营取代了昔日的拥堵杂乱,赢得居民认可。为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亭子镇将回龙、文昌宫社区精细划分为7个网格,压实巡查责任。
“我们在早市、夜市等重点时段和农贸市场周边、学校门口等重点区域,实施高频次、高密度巡查,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行为集中整治,目标就是要让良好秩序和良好习惯成为常态。”亭子镇场管办工作人员李亮介绍道。
治理非政府“独角戏”,激发居民内生动力是关键。在亭子镇文昌宫社区的居民议事会上,社区就环境治理事项广泛征求意见,居民们畅所欲言、积极献策。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急难愁盼问题,亭子镇力求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实现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亭子镇场管办主任周熬说:“要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的努力,看到城市的变化,主动参与到治理中。”
同样展现治理新貌的麻柳镇,在达万路、通江路、文化街等核心街区设立“严管示范街”,创新启动“宣传引导先行、柔性劝导跟进、集中整治收尾”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执法人员逐户走访商户,发放宣传单、解读法规,引导规范经营。同时,联动交管部门科学规划临时停车位,破解“停车难”引发的违停问题。持续的卫生整治与宣传引导,让场镇旧貌焕新颜,形成了党群共治、人人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格局。
麻柳镇居民陈小琴说,现在小车停放到规划的地方,摩托都停到指定的地方,居民出行很方便,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魏磊 姚兰 桂丹倪 潘莉莉 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