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在渠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秸秆不再是让人头疼的“废弃物”。自渠县成功申报四川省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以来,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得到稳步提升。从“一烧了之”到秸秆深耕还田,再到加工成饲料、有机肥,提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质效……渠县让“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秸秆如何得到充分利用?
肥料化为主,饲料化为辅
8月9日,在渠县中滩镇胜利村的玉米收割现场,4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在田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成熟的玉米被快速收割脱粒,而剩下的秸秆则被机器当场粉碎,撒在田垄上,只留下10余厘米高的茬。
刘开发的百恒家庭农场今年种了700余亩玉米,这样的秸秆还田模式,已成为近年来的“固定模式”。“你看,现在只是初级粉碎还田,等玉米全部收割完,还要进行第二次灭茬旋耕和初步翻犁,第三次深度翻犁,从而达到下季农作物播种条件。”刘开发告诉记者。
“去年还了田,今年明显可以感受到土质变得比以前更散碎了。”渠县农村能源和人居环境促进中心主任魏立国蹲下身抓起一把土壤在手中捻了捻,“多次还田后,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种出来的作物长势更好,还能减少化肥使用,对土地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说中滩的秸秆还田是“回归土壤”,那定远镇的玉米秸秆则开启了一场“跨界旅行”。在渠县定远镇团寨村的渠县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业主陈炼华将采收后的玉米秸秆,经回收粉碎加工后,变成肉牛们最爱吃的青贮饲料。
“秸秆处理后,与酒糟经过配比,做成优质饲料。牛吃了不但上膘,还不容易得病,大大提升了肉牛质量。”陈炼华介绍。
“渠县既是粮油大县也是养殖大县,但受地形、农机等限制,全县秸秆‘五化’综合利用以肥料化为主,饲料化为辅,基本形成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格局。”魏立国介绍,通过政府引导,渠县正大力推进构建以市场主体为主要力量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重点培育秸秆综合治理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网络形成。
目前,全县已培育31个秸秆综合利用市场经营主体,年消纳秸秆3万吨左右,其中渠县蔡家山牲畜养殖有限公司、渠县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长农有机肥料有限公司、渠县土沃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渠县迅丰农业有限公司、渠县宏伟牲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代表企业有25家。
收储难题怎么破解?
集约型+分散型模式同步运行
渠县属川东平行岭谷区和川中紫色丘陵区的过渡地带,回收利用秸秆时存在地域广、地块小、收储费时费力等难题。近年来,该县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秸秆收储运模式:创建“企业+收储点”的集约型收储运模式,秸秆收储企业以所在乡镇为中心,分散设立多个秸秆收储点,形成完整的收储网络系统;采用“经纪人+农户”分散型收储运模式,主要以秸秆经纪人为主体,由秸秆经纪人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为企业常年提供秸秆原料;实行“企业+农户”直营模式,秸秆收储企业直接到大户田间开展机收,将秸秆收集粉碎加工,打包后储藏利用,从而逐步健全起秸秆收储体系。
7月22日,在牧源养牛场内,56岁的村民白海将成捆的玉米秸秆从三轮车上卸下,过磅除皮之后,白海现场就获得了4900多元的现金收益。
“这段时间正是秸秆回收的旺季,每天一大早,各村过来的秸秆三轮车从场内排到了马路牙子上,高峰期一天能收100余吨秸秆,目前,共收获秸秆1000多吨。”陈炼华说。
“这样的方式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了村民参与积极性,为企业减轻收储负担,还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渠县定远镇党委书记郑卓林说,“每年7月中旬开始,由镇党委牵头组织的志愿者,辐射定远、有庆、广安花桥周边村(社)农户全面开展秸秆收储,带动低收入农户在秸秆收集、运输、加工等环节就业增收。每年,牧源农业以每吨200元收储秸秆,带动周边群众平均增收1000余元。”
综合利用能不能赚钱?
不仅效益可观,关键环节还有奖补
这几天,牧源农业的玉米秸秆回收正式告一段落。8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该地的秸秆回收加工点看到,2台秸秆揉丝机已停止运作,机器上沾染着细碎的草叶,一旁的青贮池内,隐隐散发出略带酸味的干草香气。
“经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压缩发酵覆膜处理后,最终形成青贮饲料。”陈炼华告诉记者,“700多头牛每天‘嗷嗷待哺’,从外地购买饲料,运输成本高,一年要损失不少利润。现在自己做饲料,每吨成本要低150元至200元。此外,这里产生的牛粪还可以卖给附近的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了循环利用,又能额外增加收入。”
为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渠县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渠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的实施意见》《渠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技术,加快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收储设施用地、秸秆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等扶持政策措施,鼓励支持秸秆捡拾、粉碎等新型农机装备更新和收储站点建设,对实力较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成果惠及广大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纳入年度“先进新型经营主体”表彰对象。同时,每年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目前,全县正在规划建设秸秆回收生物质能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秸秆能源化利用途径,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附加值。”魏立国说。(王彦力)